第一百零九章劝慰(1 / 2)

“这孩子话不多,倒是个心里有数的性子”,大太太高兴地说道,“随了他爹的性子。”

几个孩子在这儿呆了没多久,宋攸宁就让人带他们下去了,毕竟大太太在“病”中,不好让孩子们打扰她休息。

没过多长时间,大夫就来了。给大太太诊了脉,说是思虑过度,身体亏空,又受了风,吃几剂药看看。

送走大夫,宋攸宁回了内室,劝大太太说道:“母亲一定要多爱惜自己的身体,你看看三个孩子,见到祖母多高兴?”刚才大夫说了,大太太确是思虑过度,所以才会缠绵病榻。

提到三个孙子,大太太也有了笑脸,说道:“我知道。”以前见别人含饴弄孙,自己和老爷羡慕得不行,没想到儿媳进门才几年,自己也有了三个孙子,清一色的男丁。

“我们纪家这边,还没有过双胎的”,大太太说道,“倒是京城你舅舅家,也曾有过双胎女儿,可惜一个没养活……”另一个在纪家丢了命,大太太的话说不不去了。

“就是曾经和相公订亲的表妹吗?”宋攸宁大大方方地问道。

“是啊。”提起这个侄女,大太太的情绪又低落下来。

“表妹的事,不是母亲的错”,宋攸宁索性摊开了来说,“发生这样的事,我们心里都很遗憾,可母亲要向前看,心里总是忧思不断,拖垮了自己的身体,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宋攸宁的话说的有些不客气。

“我知道,可是一想到都是我这个姑母无能,才害得你表妹丢了性命,我就愧疚不安,我以后怎么有脸再见你舅舅舅母?”大太太哽咽了。

宋攸宁劝道:“舅舅和母亲一母同胞,若是知道母亲为了表妹的事,日夜难安,弄垮了身子,舅舅心里会更难受的。”

大太太流着泪说道:“我知道,可我就是过不了心里这道坎。”

“这事是我们纪家亏欠舅舅家,母亲要向前看”,宋攸宁劝说道,“只有我们家越来越好,才能弥补舅舅家,有朝一日,舅舅家需要我们时,我们尽全力帮忙就是,母亲只有自己好了,才能有机会弥补舅舅家。”

大太太倒没往这方面想过。夫君这一任又留任在兴平,一个五品的外任,什么时候能帮上一个正三品的京官?何况兄长还是在大权在握的吏部侍郎。

“母亲这样想就不对了”,宋攸宁笑着说道,“您不是还有儿子吗?再不济不是还有三个孙子吗?谁说我们家就一直混不成气候,帮不上舅舅家?”宋攸宁逗大太太开心。

提到儿子孙子,大太太有了笑颜。儿子才三十岁不到(纪昀过了年三十岁)已经是正四品的知州了,就是哥哥窦侍郞,三十岁也还是一个六品官。儿媳说的对,说不得以后昀儿就超过了他舅舅的官位呢!

“那正好,我还等着靠儿子做诰命夫人呢”,大太太也有了开玩笑的兴趣,“我看靠你们父亲我是等不到了。”

大宸一至二品官员的母亲、妻子才能封诰命夫人。

“母亲放心,相公已经跟朝廷请封了,想来过些日子圣旨就会到,不是夫人,母亲就先将就着用吧。”宋攸宁说道。纪昀已是正四品,可以请封自己的母亲或妻子为四品恭人,宋攸宁已经是三品淑人了,所以纪昀在回来前向朝廷递了请封自己母亲的奏折。

“真的?”大太太高兴地问道。虽然想着儿媳已经是淑人了,儿子有可能请封自己,可是回来几天了,也没听小两口提起这事,她也没好意思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