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进贡(1 / 2)

几个月后,海西巡抚周秉同周大人的一封奏折,让大宸朝堂炸了起来。随着他的奏折一同送到京城的,还有纪昀进贡给朝廷的几车红薯,这些红薯由戚元敬派人押送进京。

“各位爱卿,海西送来的红薯你们都尝过了没有?”盛昶帝在早朝上问道。

“回皇上,臣昨晚就让家人煮了,甘甜软糯,很是可口,特别适合老臣这种上了年纪的人用。”内阁大学士张元甫张大人率先说道。他还兼任吏部尚书,是纪昀舅舅窦侍郎的顶头上司,纪昀他们进献的红薯就是由张大人代为送上的。纪昀舅舅窦成章,字斯年,是吏部左侍郎。

首辅单清岑大人这时也说道:“老臣也尝了,味道正如张大人所说,甘甜可口。”单大人是首辅,兼礼部尚书。

“这是海西巡抚周秉同送来的奏折,你们再听一听。”盛昶帝说道,“单爱卿,你来念。”

单大人上前接过奏折,念了起来。

“臣周秉同今有一本启奏:臣治下东济县令纪昀今年偶得一名叫红薯的番邦粮食种子,遂在东济试种。今春三月底四月初种下,到七八月方成熟,每亩产量少则四千斤,高达六千斤,且红薯口感甘甜,老少皆宜。

老臣以为这实是我大宸之福、万岁之福,才得老天眷顾,借纪昀之手让我大宸百姓得利。有了它,皇上再不必为大宸百姓的粮食忧心。推广红薯种植,实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望圣上能在我大宸境内大力推广。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叩请圣裁。

臣海西巡抚周秉同天佑十二年夏秋之交”

“诸位可有什么想法?”单大人一念罢,当今圣上盛昶帝对着群臣问道。

“回皇上,老臣活到这把年纪,还是第一次听说这样高产的粮食,若果如周大人折中所写这样高产,应在我大宸全境大力推广种植,老臣以为,周大人奏折中说的很好,这实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天大的好事。”单大人是内阁首辅,百官之首,他率先表态道。

“老臣也认为周大人说的对,理应在全境种植红薯。”张元甫张大人也说道。

“你们呢?都说说你们的看法。”盛昶帝又问道。

户部尚书安元平和次辅赵季庆交换了个眼色,赵次辅出列道:“事情若果真如周大人折中所说,自然是好事,但这红薯我大宸以前也没种过,真的能食用吗?长期食用对人是否有害?这些都是未知,老臣以为,当从长计议。”赵次辅兼任兵部尚书。

“臣对赵大人的看法有异议,东济县令是本官的外甥,本官也不瞒诸位,他府上一个家人也随着进贡队伍来了京城,曾去臣府上拜见”,吏部侍郎窦成章出列道,“听那家人说,这红薯种子是一个姓黄的商人从南洋带回来的,姓黄的商人在南洋经商多年,见当地百姓多有食用红薯,因见这粮食产量奇高,他才起了夹带回大宸的心思,这其中的艰难我不再多说,我就想说,南洋人食用红薯多年,对人体无害,黄姓商人也来了京城,诸位若是有何疑问,叫他来一问便知。”

“各国百姓体质不同,对南洋人无害,不一定对大宸百姓也无害”,户部左侍郎董楚山说道,“臣以为赵大人说的对,谨慎起见,还是要从长计议。”

“臣同意单大人说的。”

“臣觉得赵大人说的对。”

“臣也认为单大人说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