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开业(1 / 2)

“定下了”,宋攸宁答道:“订下了城北的那家,契书我都拿回来了。”说着把契书取出来给纪昀过目。

纪昀笑道:“怎么没人来告诉我?”办理契书要到县衙盖章用印。

“这么丁点小事,谁会去麻烦你这个县太爷?!”宋攸宁笑道。多半是办事的衙吏一看是赵石来办,马上就巴结着给办了。谁不知道赵石是纪县令家的掌柜?

“你准备什么时候招人开业?可要我出面?”纪昀有些急切地问道。

“算了,你还是别出面了”,宋攸宁说道,“落一个官商勾结的名声就得不偿失了。”

别人做生意自己当然不会掺和,但象这样为解决百姓生计的生意,纪昀觉得自己还是有必要掺和的。

听他这样说,宋攸宁就说道:“我先走程序,要是什么时间不顺利,需要你出面了,我再跟你说。”

纪昀应了下来。

“我已经让赵石找人收拾房子了,明天就贴出告示招人。”宋攸宁说道。其实房子好收拾,所以就和招人一块儿进行了。至于布料,她也让人去苏杭一带了,苏杭当然也不叫苏杭。听人说,丝绸布料最精细最多的地方在临平和江成,根据位置她推断,临平就是苏州,江成应当是杭州了。如果从临平和江成运来的布料跟不上开业用,也可以先在附近买一些用,她估计刚开始需要的量也不会太大。

八月十六这天,在一阵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城北一个大院子门前,熙熙攘攘,一块巨幅红布把门楣完全遮住。宋攸宁虽没让纪昀出面,但东济毕竟就这么大地方,纪县令家要办成衣成衣作坊的事还是被有心人知道了。父母官办事,自不缺奉承之人,一大早就不停有客人上门。

到了吉时,红布被揭了开来,“平安服装厂”几个鎏金大字展露在世人面前。取这个名字,完全是宋攸宁偷懒,平安对于东济人来说,实在是太难得了,也算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吧。

“这名字取得好,恐怕是纪县令取的吧?”

“读书人就是有学问,开铺子也取这么吉利的名字。”

……

房子有两路,宋攸宁让人把前院的一排全部连起来打通,做成了我们现在商场的样子,挂上了各种衣服,当然数量都不算太多,仅占了前排房子的三分之一。另三分之二暂时用做生产车间。还用木头做了几具模特,让它们也“穿”上了衣服。

“这作坊这样大?得要不少人吧?”

“你说,真是残疾人、女人都要吗?”

……

“各位来宾,乡亲们,在各位父老乡亲的关注下,在各界朋友的支持下,我们平安服装厂今天正式开业啦。我们东家乐善好施,扶贫济困,心系咱们东济乡亲。看到咱们东济很多家庭被倭寇害得家破人亡,很多人失去了健全的身体,还有很多家庭失去了顶梁柱,留下孤儿寡母生活困苦,我们东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决定办这个服装厂,给失去健全身体的乡亲、给家里困难的女性同胞,提供一个工作的机会,提供一个养家糊口的机会。欢迎大家来我们服装厂工作。”

赵石的话刚一说完,底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如果说,平安服装厂真能收容这些残疾人和孤儿寡母,那真是天大的好事,这些人得以活下去了。

“掌柜的,你说,腿脚不全的也收吗?”底下有人高声问道。

赵石大声回答道:“只要手能做事,只要肯做事,我们一定收。”

“工钱怎么算?”有人问出了大家都关心的问题。

“这就看做事的快慢了”,赵石道,“只要好好做,每天能挣到二十到四十个铜板。”

那真不少了,底下人都热烈地讨论起来。不说多的,一天挣到三十个铜板,一个月下来,也快一两银子了,够一个三口之家一个月的花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