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争执(1 / 2)

“太太你看,那不是袁姑娘吗?”宋攸宁的马车刚走到县衙门口,清彦惊讶地说道。快到衙门了,她正把车帘拉开一条缝,往门外看。

宋攸宁从帘子缝隙往外看去,正是袁菌站在县衙大门口,和纪北说着话,旁边还站着清墨。宋攸宁示意马车停下来,她在清彦的搀扶下走下了马车。“袁姑娘来了?”宋攸宁笑道,“怎么不请袁姑娘进去?”站在大门口算怎么回事。

“我来找纪大人,他们说纪大人没在衙门,不让我进去。”袁茵颇有些委屈地说道。

“袁姑娘要见大人,可大人出门了,太太又不在家,小的就让人请来了清墨姐姐。”纪北解释道。

清墨不是不知道轻重的人,明知道袁茵是纪昀的救命恩人,还让人站在门口。宋攸宁看向清墨。

清墨忙说道:“纪北让人来说,袁姑娘来了,奴婢忙出来请袁姑娘进去等太太,可袁姑娘说大人没在家,她不进去,要找纪南,可纪南今天和钟墨一起陪大人出门了,奴婢正和纪北一起劝袁姑娘进去。”大人和纪南都出门了,袁姑娘说自己和纪北骗她,怎么也不肯进去。又不走,一定要见到大人或是纪南。这不,正僵持着,太太正好回来了。

“袁姑娘快请进,下人招待不周,还请多担待。”宋攸宁把袁茵往里让。

袁茵拒绝道:“纪大人没在家,我不进去了。”

宋攸宁再在挽留,袁姑娘却执意不肯进去。宋攸宁无奈,只好派马车送她回去。

袁茵却有些不情愿,一步三回头地上了马车,好似她一个回头,纪昀就会出现在她面前。

“这个袁姑娘也太过分了,既然来了,太太请她又不进去。”清彦抱怨道。这还是大姑娘吗?哪家的大姑娘脸这么厚?女主人怎么请都不进去,就守在大门口等男人?

“不得议论。”宋攸宁斥道,就进了门。她这些天看了一项生意,正处于考察、调研阶段,每天早出晚归,也很累了。她换了身衣服出来的,纪昀也带信回来了,说他会在外面用了饭后,和谢玄戚元敬一起回来,让宋攸宁自行用饭,不用等他们了。

纪昀他们回来时已是晚上十点多钟,纪昀有些微醺,进门时钟墨还虚扶了他一把。

“我今天真是太高兴了,有这么多能人志士,何愁抗倭不成功?”纪昀一边往房里进,一边兴奋地说道。

宋攸宁忙上前接住他,嘴里笑道,“有这样的好事?那真的是太好了。”自己也能早点收拾行李回去找儿子了。这些天宋攸宁嘴上虽不说,心里十分想念儿子,连梦里也都是元哥儿的身影。

纪昀激动地说:“是,我真没想到,在东济有这么多有志之士,只要我们上下一心,抗倭必能成功。”

是,一定能成功,但与你有关系没有我就不知道了。宋攸宁心道,我只知道,与人家戚纪光有大大的关系。

纪昀太激动,又稍喝多了些,翻来覆去都是这几句话。宋攸宁见状,就让人送了水,就招呼着他进了浴房。纪昀却不依,硬把她也拉进了浴桶……

夫妻二人闹了一场,纪昀的酒也有些醒了,与宋攸宁谈起了今天的行程。

原来他今天去了俞大人的军营。谢玄回来和他说,俞大人想见一见纪昀,和他谈一谈抗倭的事。俞大人来东济的目的就是抗倭,倭寇又是纪昀的心腹大患,哪有不见之理?纪昀今天遂去了军营。

“俞大人是老将了,于抗倭很有想法”,纪昀说道,“我也知道阿玄将门出身,文武兼修,于治军有独特的见解还不算太惊讶,可阿敬,才十六七岁的年纪,于兵法,于用兵就能这样精通,我实在是太惊讶了。”纪昀丝毫不掩饰他的赞叹和惊讶,对谢戚二人,他也和宋攸宁一样,改口叫他们阿玄阿敬。

“长江后浪推前浪?”宋攸宁笑问道,前浪死在沙滩上,这后半句就不必说出来了。

“还真是这样。”纪昀赞同道,“阿敬的父亲在山东任千户,他曾和父亲一起打退过倭寇,对倭寇有一定的了解。”

在山东?父亲也在山东做官?“那阿敬的祖籍在哪儿?”只听阿敬说过他从山东来,宋攸宁也没多打听,在哪儿她也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