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去医馆盘桓半天,又在袁家坐了一会儿,宋攸宁拿出怀表一看,已是中午十一四十了。县衙在东济县城中间,袁姑娘家在城北,这时候回家已错过饭点。“我们也找家干净的酒楼用饭吧。”宋攸宁对纪南说道,这儿离东济酒楼也远,早上出门时已经跟纪昀交待过了,索性带他们在外边用了午饭再回去。
“回太太,这周围没有大的酒楼,离这儿不远有家面馆,还算干净,大人也常去,不如我们去那儿用?”纪南忙回道。东济这种地方,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哪有那么多的大酒楼?有也干不下去。
宋攸宁对饭店大小其实没什么要求。前世做为一个金领,没少去五星级酒店,还不也就那样?让她选的话,觉得还不如在一家小饭馆,要两个菜,自在悠闲地用饭舒服。
“那就委屈你们几个了,有时间也带你们去东济酒楼用饭。”宋攸宁跟他们几个开玩笑道。赵石他们去了东济最大的酒楼,自己却带他们去小面馆。
纪南和清彦她们连称不敢。做为奴才,本就是伺候主子的,哪有他们挑三拣四的份?
到了纪南说的那家面馆,老板是一对老夫妇身上和店里都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看到纪南,老婆婆就笑着招呼道:“小哥你来了,今天大人没来?”
“大人今天没来,这是我家太太。”纪南一看就与老婆婆相熟,向老婆婆介绍宋攸宁。
“太太长得真俊,怪不得有福气嫁给大人这样好的人。”老婆婆很会说话。
“老人家在这儿做生意多长时间了?生意还好吧?”看这会不是太忙,宋攸宁与老婆婆攀谈。
老婆婆看宋攸宁不但不嫌弃自家,还与自己攀谈起来,也打开了话匣子。原来老夫妇在这儿已经干了快二十年了。儿子早逝,儿媳妇也改了嫁,留下一个小孙子,由老夫妇二人从小养大,面馆收入勉强够三口人糊口。
纪昀到东济后,没少来老两口的面馆。上次倭寇上岸,扫**了东济城,老夫妇二人带着孙子藏在地窖里才逃过一劫,面馆却被毁了。孙子才八九岁,老两口哪还有余钱置办家当?还是纪昀知道了,帮他们又把面馆开了起来。生意虽不算好,也是一个糊口的门路。
两个人说着话,感觉没过多久,老人家端着面送了上来。宋攸宁尝了尝,对她这个资深吃货来说,面的味道只能算是能吃。此时没有现代那么多的调料,做面时,有条件的都是用鸡汤、羊肉汤等煮面条,这样煮出来面的比较鲜美。但鸡肉羊肉不便宜,有钱人不来这种小面馆吃饭,穷人又吃不起。老两口做的面,应该是用骨头熬制的。这时的骨头都剔得很干净,几乎没什么肉了。还用的少,鲜味已经很淡。
老婆婆坐在对面,殷勤地问道:“味道怎么样?好吃吗?”
宋攸宁没有直说,笑着说道:“还好。”
老婆婆有些失望。宋攸宁看了看老婆婆笑道:“我在家乡的时候,吃过一种面,叫臊子面,羊肉、牛肉、鸡肉、猪肉等都可以炒制成臊子,浇在面条上,做起来又快又省事。”她把现代臊子的做法告诉了老婆婆。“老人家有时间可以试一试,肉并不多,做出来多花不了多少钱,但味道很好。”
“真的?也不知道好做不好做?”老婆婆很感兴趣,但又担心自家做不好。
“等改天买点材料,我来做,让老伯在旁边看着就行。”宋攸宁说道。
“不知道太太今天赶不赶时间?家里还有些从羊骨头上剔下来的肉,不知道用什么调料?我让老头子去买。”
宋攸宁出来办的事也办完了,本想着去街上转转。听老婆婆这样说,索性开了张单子,让纪南去置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