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又见谢玄(1 / 2)

次日一早,宋攸宁带着元哥儿,和一众丫头护卫一起,出了湘安城。到了城门口,和大太太的马车会合,一起向兴平府去。

出城二十里,车队停在了离湘安最近的城镇回丰镇。大太太带着元哥儿他们在此地逗留两天再回兴平,宋攸宁则要在这儿换水路去海西。

船早已雇好。把大太太他们安置好,宋攸宁忍着不舍,趁着元哥儿睡着的时候,辞了大太太,带着丫头护卫,坐上船,一路向海西而去。一路上,宋攸宁都有些心不在焉,她一直觉得这一切与自己无关,但又不得不承认,这一切都是命运安排好的,没有人能改变。就像眼前的这条大船一样,随波逐流。

顺风顺水地走了十天,终于进了海西境内,离她们的目的地东济还有三天的路程。宋攸宁出了船舱,站在船头上眺望大海。远处一片一望无际的海面,湛蓝得如一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其中,蔚蓝无边。海风吹来,波涛汹涌,浪涛拍岸,令人心旷神怡。没有战争,没有硝烟,一副岁月静好的样子。

然而,就是这样平静安详的景象却让宋攸宁心里隐隐地不安起来,总觉得有什么事情将要发生。可是当她仔细看着周围时,却发现周围除了海水还是海。

宋攸宁掏出怀表看了看时间,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此时西洋的怀表已经传了进来,宋攸宁出发前特意让人买了块表。

“这里离最近的码头有多远?”宋攸宁问船老大道。

“回太太的话,离我们最近的码头是阳通码头,有半个时辰的路程。”船老大是一个憨厚的汉子,四十岁左右,脸庞黑红黑红的,听到宋攸宁问话,恭敬地回答道。

“我们今晚就歇在阳通码头。”宋攸宁吩咐道。

“阳通往前是东渊码头,我们快点,一个多时辰就能到。”船老大说道。刚好能在天黑前赶到。

宋攸宁笑道:“这些天赶路,大家都辛苦了,到了阳通,好好歇息一晚,耽误大家的时间,我给大家加工钱,谢谢大家这些天帮忙。”因为海西倭寇盛行,宋攸宁本与他们约好送到东渊。到东渊后,改走陆路去东济,要比海上安全。眼看今晚就能到东渊,却要让在阳通歇一晚,多耽误一天,所以宋攸宁提出给船工们涨工钱。

船老大挠了挠头,憨厚地笑道:“多谢太太了。”然后又冲着一众船工道,“大家听到了吧,好心的太太说给大家涨工钱,我们今晚就停在阳通码头。”

船工们道谢不迭。这样大方的客户不多见。包船从湘安到海西,本来只要六十两银子,因着海西有倭寇,船老大有些犹豫。这位太太提出给一百两银子,且不让大家在海西多行,只要到东渊就行,这段路程还算安全。其实今晚到东渊和明早到东渊,不差啥,反正晚上也不赶路,这位太太让在阳能歇一晚,又给加了钱,众人自然高兴。

半个时辰后,船到了阳能码头。因码头不大,天又还早,码头上只有稀稀拉拉的两三艘船。停好船,宋攸宁也下了船,在丫头护卫的陪伴下,上岸转了转。仆妇们去岸上买了新鲜的食材,宋攸宁准备今晚好好吃一顿,犒劳一下大家多天的辛苦。

一船人用了一顿丰盛的晚饭后,除了担任警戒任务的人,其他人各行其事去了。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宋攸宁正和玉凤说着话,忽听外面一阵喧哗,宋攸宁和玉凤一起出了船舱。有船工跑过来说道:“听说前面往东渊去的路上有海盗,有船和海盗打了起来,往那方向的船都退了回来。”这位太太可真是位福星,早早让他们歇到了阳通。

“有人受伤没?”宋攸宁问道。

“回来的是远远看到交战就退了回来,具体情形不知道。”那船工恭敬地回答道。

宋攸宁交待道:“去把你们老大叫过来,我有事和他商量。”

没过多久,船老大和刚才那位船工一起过来了。

“太太有什么吩咐?”船老大恭敬地问道。幸亏自己的船没往前去,方才回来的其中一条船,因为

天黑,人又慌张,船不小心撞上了礁石,勉强开到码头,已经进了好多水,眼瞅着是要大修。修一次船,可不是十两八两银子能解决的。

不知道前面的战斗规模有多大,会不会殃及这儿,“今晚让大家都警醒些,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若是波及这儿,也能早做准备。”宋攸宁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