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天认识裴采薇后,宋攸宁与她熟悉了起来。
裴采薇的父亲原是一县县令,吕秀才是裴家一个远亲,比裴采薇大三岁。吕秀才十二岁时父母双亡,因家境贫寒,生活无以为继,裴县令怜贫惜弱,把吕秀才接到了自己家中。吕秀才也没辜负裴县令的教养,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因为从小一起长大,吕秀才又长得一表人才,知事懂礼,裴采薇对吕秀才暗生情愫。裴采薇长得清秀可人,又善解人意,对吕秀才照顾有加,吕秀才对这个姑娘也十分满意。裴县令本也对吕秀才起了惜才的心思,遂征得二人的同意后,为他们订下了亲事。
在裴采薇十六岁那年,裴县令忽然一病不起,担心自己死后女儿要守孝三年,会耽误两个孩子的婚事,裴县令强撑着病体,让两个人成了亲。两人成亲不久,裴县令就撒手人寰。裴父裴母只有裴采薇这一个女儿,裴母受不了失去裴父的打击,整日哭泣,抑郁成疾,缠绵病榻,在裴父死后一年,也追随裴父而去,彼时,采薇刚生下女儿不久。一年内丧父又丧母,她伤心难过之极,整日以泪洗面。
后面的故事就比较俗套了。她好不容易从痛苦中走出来,人已憔悴不堪。吕家本无家财,全靠采薇的嫁妆和裴家的接济过活。裴父裴母生病又花费不少银子,裴家也没留下多少家底。吕秀才读书又是个极烧银子的事,采薇开始对自己省吃俭用,把钱都花到丈夫身上。照顾女儿之余,就是做些针线贴补家用。疏于打扮,又日日操劳,很快把自己变成了黄脸婆。吕秀才则在一次应酬中认识了一个清倌人,那清倌人爱吕秀才的风度翩翩、才华横溢,吕秀才则沉醉于清倌人的明艳照人、红袖添香,好一出才子佳人的风流佳话。只苦了做为吕秀才妻子的采薇。
在现代,吕秀才就是典型的渣男,可这是古代,那就是一个风流才子,被无数人艳羡,他又没抛弃妻子,无人觉得他的行为有什么不妥。采薇又是那种典型的闺秀,一颗心全在这个小家,在自己的丈夫身上,自己暗暗神伤。再委屈,也不肯委屈自己丈夫半分。但做为朋友,采薇真是没说的,体贴入微,照顾有加,就是一个温柔善良的大姐姐。
七月二十六这天,是容州传统的消夏茶会,就在容州郊外的神女山举行。茶会这天,难得的是男女都能出席。男人们赏景品茶写诗,女人们在另一边喝茶说话,对女人们来说,是难得放松的一天。宋攸宁极力说服裴采薇,带着她出来散心。
两人结伴而行来到神女山。这里风景如画,到处都是树林,树木郁郁葱葱,鸟语花香,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清香。女子茶会地方就在山脚一处小溪边,与男子们的地方隔着一片小小的树林。
此时正值盛夏季节,正是赏景纳凉的好时节,两个人漫步在树荫下,小溪蜿蜒流淌,溪水清澈,偶有小鱼跳起来又澘入水里,看得人心情都好了起来。两个人在溪边树荫下找了个位置坐下来,喝着茶说笑起来,不知不觉间已经快到午时。这时,树林那边传来一阵琴声,那琴声婉转悦耳,让人心生向往,忍不住想要过去听一下。
一曲结束,树林那边轰然叫好。
“这是什么曲子?”离她们不远的地方有几个女子,其中一个在问。
“好像是《广陵散》吧!我记得以前听过这个曲儿呢!”另一个女子回答道。
“是谁在弹呢?弹得可真好啊!”又有一个女子问道。
“听说是清音楼的妙音姑娘,今天随吕公子一起来的。”
“难怪弹得这么好听。”有人感叹着。
“吕公子今天也带着妙音一起来?”
“听说本来没带,清音楼今天被请来弹琴助兴,妙音姑娘也一起来了。”
“吕公子和妙音姑娘可真是一对神仙眷侣。”有人羡慕道。
“吕公子不是成亲了吗?这样也不怕吕太太心里生气?”有人好奇地问道。
“听说吕公子的妻子是一个远房亲戚家的女儿,因为对吕公子家有恩,她父母死了,吕公子出于报恩,才娶了她”,有个女子好似对吕家有所了解,给众人解惑,“听说吕公子相貌平庸,又不识字,根本配不上吕公子。”
“你怎么知道?”
“我表姐的婆家姑妈家的一个仆妇的一个亲戚,是清音班的丫头,她说吕公子说,中举后就为妙音赎身,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