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准备(1 / 2)

赵石的动作很快,过了两天,人伢子就领着人过来了。

人伢子是个精明的中年妇人,一同带过来的有十几个十岁到十七八岁不等的女孩子,那师兄妹中的小师妹赫然也在其中,赵石找的这两个人是“卖”给人伢子的。人伢子听说是知府大人的女儿府上要买丫头,立时把自己手上模样周正的女孩都给带过来了。常妈妈已经出去看过人了,选了那个小师妹和赵石收留的另一个叫春燕的女孩。

办好了契书,给了人伢子丰厚的赏钱,人伢子把两个人留下,欢天喜地地走了。

小师妹名叫玉凤,是药王谷弟子。据她们说,她们门派不以武功见长,而是擅长治病救人。据赵石她们观察,玉凤所谓的武功不好,与普通人比起来,还是强了不知多少。师兄是谷主——也就是她师父的儿子,是谷里的异类,偏爱“行侠仗义”。这次出来历练,又多管闲事,被不知他底细的人所伤,随身所带的银两药物等也被人一搜而空,丢到了路边。又让他遇到了那母女俩被欺负,强撑着管了闲事,险些把小命送掉。幸而遇上了赵石,才捡回了一条命。江湖人,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师姐妹才要留下报恩了,还省得回去听师父唠叨。宋攸宁觉得,这最后一条才是姐妹俩留下的关键——据她们师姐妹俩所说,她们师父是个超级无敌爱唠叨的人。谷里的人都受不了他老人家的唠叨,全想着往外跑。

春燕十一岁,是个乞儿,从小乞讨为生,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从哪来。这两年眼看大了,在乞丐堆里也不安全了,幸而遇上赵石他们找人做事,春燕就主动跟他们走了。小姑娘一看就是个伶俐的小丫头。

“玉凤和春燕,你们两个人就还用你们的本名吧,以后就在这儿做事了。”宋攸宁笑着说道,“玉凤以后就跟在我身边,春燕跟在绿思身边,让她带着你。”

两个女孩子应下不提。

日子过得飞快,期间纪昀也回来几次,一回来就被老太太留在松鹤堂,一同留下的还有表姑娘李婉如。纪昀也曾委婉地跟老太太提出,他们表兄妹不是小孩子了,应该避嫌,都以老太太以自家骨肉,理当亲近为由搪塞过去了,纪昀无法,索性少回府了。

这天,姑太太又回了纪府,用过午饭,人都被支下去了,松鹤堂内室只有老太太和姑太太母女。

“娘,您说,这宋氏,什么时候才会离府呢?”眼看宋攸宁每天安稳地呆在纪府,姑太太有些着急了。

老太太也无奈,这二孙子不回来,和外孙女培养不出感情,无缘无故的,她拿什么理由把宋氏休弃出门?“再等等吧,心急喝不了热稀饭。”老太太也没什么好办法。

“等到什么时候?等到宋氏生下嫡长子吗?”姑太太焦躁的说道,“到那时更不好把她弄走了。”

老太太头疼地说道:“那你说怎么办?一个大活人,我们也不能把她怎么着。”

“娘,你看这样行不行,昀儿这边我实在是等不了,不如把晚儿定给燕羽”,姑太太越说越觉得这个办法好,婉如那边迟迟没进展,她等得没了信心。再说了,依婉如欢喜昀儿的劲儿,即便嫁回纪府,也不一定会向着李家,多半昀儿说什么就是什么。让晚儿嫁进李家就不一样了,做为李家媳妇,怎么会不向着李家,向着自己的儿女?

“那不管婉如了?我可舍不得让婉如不痛快。”老太太不赞成地说道。

“也不是不管,婉如这边,还按我们之前商量的办,只是把晚儿再定给羽儿就是了。”姑太太说道。

老太太有些犹豫,迟疑地说道:“这不大好吧?别人说纪李两家换亲,说出去总归不大好听。”

姑太太嗔怪地说道:“娘,您管别人说什么呢,两家亲上加亲,只能让两家关系更近,不然等到您的重孙辈,谁还把李家放在眼里?”

这话说到了老太太的痛处,这正是老太太担心的。“可就怕你大哥和窦氏不肯。”老太太被姑太太说服了,只是担心大儿子不同意。

“您是他娘,昀儿的婚事他就没听您的,轮到晚儿了,您给定到您娘家,大哥能说什么?”姑太太劝道:“再说了,晚儿不是在府里吗?只要我们先说服了晚儿,晚儿愿意嫁到李家,大哥他又能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