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太太还没回李家。老太太母女正说着悄悄话。
“看样子,大哥不准备带您们去任上了。”姑太太说道。
老太太不以为意的说道:“留下也好,兴平也不远,省得一大家人跟着他折腾了。”
老太太其实有些矛盾,这么一大家子人,跟着老大去兴平,要重新置宅子,还有田产铺子等,也不是一时半会就处理好的事,更重要的是几个孙子的学业,要找合适的学堂,也不是那么容易。再说了,在湘安习惯了,老太太还真不想离开。
可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老大不在湘安了,怕人们不会再象以前那样敬着自己家了,家里的生意怕也没以前那样好做了。老大在时,虽不至于以权谋私,但自有人敬着,家里的生意自然就顺利。
“那你说怎么办?”老太太问女儿道。
“以我的意思,我们都搬到兴平府去”,姑太太说道,“兴平府离湘安又不远,我们先在那儿找好宅子,搬过去后再说”。
老太太不大想去:“那我们现在的宅子、田产、铺子怎么办?”
姑太太自有主意:“能卖的卖了,不能卖的,留人照应着就行。”姑太太越说越觉得可行。孩子们上学,兴平府不也有府学?去府学就行啊。
“大哥在兴平做官,全家去了也有依靠,兴许有什么好的出路,全家跟着发达了呢?”姑太太兴奋的说道。
老太太仍然犹豫,故土难离,更何况这么一大家人,不容易啊。
“娘,您想想,宋氏父亲做了知府,在湘安,您一直不让宋氏回府,宋家能依?”姑太太见老太太仍然犹豫,下了一剂猛药。
“那你说我们全家都走?”老太太道。
“走,大哥在这儿,别人才会敬着您这个老恭人”,姑太太道,“人走茶凉,留在湘安,谁还会把我们家放在眼里?”走了才好施展哪,宋氏怎样宋家也看不到,还不是他们家想怎样就怎样吗?
母女二人商定,遂各怀心事睡下。
次日早上,纪昀用了早饭准备回府。宋攸宁把他送到了门口,指着小丫头手里的篮子道:“这是昨天我母亲送来的,拿回去给父亲和母亲也尝个鲜。”纪昀让小厮接过。
回了府,在府学进学的大少爷纪昭、三少爷纪晔和四少爷纪旭也都回来了。纪昀给老太太请安后,和大老爷打了个照面。父子俩没说上两句话,大老爷就出了府。纪昀和几个兄弟去了外院。
接下来的几天,应该是大老爷最忙的时候,要忙着交接,同僚们要走动话别,宴请也多,中午照例是不回府的。老太太留了纪昀兄弟几个在松鹤堂用中饭,把在家学读书的几个孙子孙女和外孙外孙女都叫了过来。
“今天咱们也不男女分席了,你们兄妹表兄妹都一起热闹热闹”,老太太说道,“整天都忙着上学,你们兄弟姐妹都生分了。”
亲兄弟姐妹,虽有点不合适,但也不算太违礼。但哪有已经成亲的表哥与成年未成亲的表妹同桌吃饭的?几兄弟对望了眼,虽然觉得不合适,但也都没有驳老太太的面子。
“二表哥,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你。”李婉如说着,来到纪昀身边,本来坐在纪昀身边的纪昭站了起来,李婉如不着痕迹的坐下。
“表妹有什么问题?”纪昀问道。
这时正好丫头们端着饭菜上来。
“我们先用饭吧,饭后再说。”李婉如说道。
众人开始用饭。
“表哥,你尝尝这道芙蓉鸡,最是好吃了”“表哥,你吃这道清蒸鲈鱼,是你最爱吃的”“表哥,你吃这个”……纪昀如坐针毡。
“二哥,婉如表姐,你们说什么呢这么热闹?”六少爷纪晖笑着问道,“让我们也听一听吧?”因没有长辈在场,众人也没那么多的顾忌。
“无事,表妹是在说饭菜的味道好”,纪昀说道,“既然好吃,兄长,各位弟弟妹妹,你们都多用点,我还有点事,先失陪了。”
……
纪昀回到大房的院子,大太太还没吃完饭,见他回来,奇怪的问道:“不是在松鹤堂用饭吗?怎么这么早就散了?晚儿没和你一起回来?”
“没散,我吃好了就先回来了。”纪昀轻描淡写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