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阿菊和海娟说,年例是他们这里的特色,是特别重要的日子,比过年还要隆重的!
每一个地方的年例,都不相同,比如阿菊和海娟他们那个地方,是初九做年例,而霍飞宁他们现在住的这个地方,则是正月十二做年例。
做年例的时候,需要游神,舞狮子,游灯,电灯,打醮,总之很盛大,很隆重,很繁杂。
这是从清代时候就流行起来的习俗,民间敬神、游神,祭祀等活动,用来祈福的节日,祈求风调雨顺,年丰人寿,时间长达三天。
第一天第二天都是需要祭祀,游神的,第三天白天就宴客,请客人来家里吃饭,年例吃的比过年丰盛多了。
现在是八十年代中期,大家的日子都好过了很多,这边几乎没有吃不饱饭的地方了,且他们这又靠海,条件自然要更好一些,当然了,比起霍飞宁和周琛九所经历过的后世,还是要差很多的。
阿菊和海娟说,初九他们只要来吃饭就行了,他们这里都是这样的,你请我去你家探年例,我请你来我家探年例,互相请客,不需要送礼什么的,她俩叮嘱霍飞宁,一定不要买礼或者是包红包什么的,不然以后就不敢喊他们来参加了!
阿菊还跟周圆圆说,晚上有扛菩萨可以看,要不要过去看,周圆圆点头如小鸡啄米,“要看要看!”
“明天中午早一点过来,就可以看到啦,好多菩萨,还有神像,还有舞狮子的,可好看了!”
周圆圆立马跳起来,说要去看菩萨。
阿菊说,她老公抽签抽到了扛神像,这是个好兆头,他们都很欢喜,今天晚上他就要去扛了,还有插旗子的,有扛菩萨的,每户人家抽签决定。
当然了,举办这个祭祀仪式,自然也是要交钱的,家家户户都得按照人头交钱,这是每一户都不能避免的,每年年例,都得交钱。
王兰听了不禁嘀咕了一句,要花钱的地方真多,什么都要钱,又不是包吃了,交钱拜神而已,到时候请客吃饭,不还得自己掏钱办嘛。
周琛九笑着看了王兰一眼,“妈,这是人家的习俗,咱不懂,就别议论了。”
阿菊和海娟直笑,“是啊,是这样的,都要交钱的,没有办法。”
因为她俩特意来通知,她俩还是骑着自行车来的,一人一辆,海娟新买了一辆自行车,现在出行都方便了,两个孩子在家里,她也是抽空来的。
王兰和霍飞宁要拉她俩进来坐一下,喝点茶吃点点心,她俩不肯,说要回去干活了,做年例要忙活的东西可多多了,干不完的活,从早到晚,累死累活得忙活三天,今天夜里还得杀鸡,然后等菩萨路过他们门前了,得提着东西出去,拜神,然后放鞭炮什么的,还有集中到一个地方去,大家一起祭祀,放鞭炮的。
霍飞宁光是听着就觉得很累了,这么复杂。
“那你都是你一个人忙活啊你家里?”霍飞宁问道。
海娟笑了一下,“哪能呢,之前都是我和我婆婆一起忙,现在你也知道,她不能回来了,我当然不会一个人包揽了全部活,而且我也忙不过来啊。
反正他们不干我也不干,我让我男人和我一起干活,孩子她爷就看孩子呗,两个孩子也不调皮,不用怎么看,所以他也要帮着做一些简单的活啊,不然别做年例了,反正我无所谓。”
“就是就是。”阿菊如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