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周家建和何丽没有在镇上住了,糖糖自然也回了自己家里住,周圆圆又可以和奶奶睡觉了,霍飞宁便没有每天都回家了,平时继续住学校。
因为有的时候,霍飞宁要去维护晚自习的纪律,而且下班后,留在学校批改作业,看书写稿什么的,也方便很多,在学校,好像要比在家里的氛围耕好,让霍飞宁更有感觉。
有的时候跑去教室里转几圈,灵感突然就有了,尤其是高年级,初三那里,故事可多了,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可有意思。
霍飞宁很善于观察,晚自习的纪律,几乎都是霍飞宁在抓了,学生们对于她,简直是又爱又恨,当然了,不是她的学生的那些同学,对她只有‘恨’,就是觉得这个老师很烦,很讨厌,总是在晚自习的时候突然晃过来,抓纪律。
他们哪里知道,霍飞宁其实还是在观察学生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呢,有时候还会看着某几位同学露出姨母笑,然后就有了灵感。
每天都接触很多的人,确实可以刺激灵感,这个灵感不是说,你就写你自己经历过的,发生过的事情,而是一种感觉,灵光一闪,比如看到某个人,特别合眼缘,或者某些地方很戳人,那个时候灵感就突然冒出来了,霍飞宁脑海里就有了梗,脑洞,但是跟那个人没有关系,有关系的只是当时给霍飞宁的那个感觉。
比如你亲眼看到某某事情,让你灵光一闪,你有了想写的东西,那个东西不一定就是合你看到的某个事情,他甚至是毫无相关的。
哪怕是走在校园间,吹着晚风,都可以让人灵感爆棚,处在这样一个环境,就很能刺激灵感,霍飞宁很享受独自在校园里散步的感觉,尤其是老旧房子有的那种斑驳感觉,比起他们后世的房子来说,现在这个年代的建筑物,很有温度的感觉。
霍飞宁回去批改昨夜的时候,看到了一篇很有意思的作文。
是初一三班的杜晓峰同学写的。
写的是他自己放牛的经历,看到这篇作文,霍飞宁就想到了自己,在养父母家的时候,也养了牛,她周末,还有寒暑假,也放过牛,当时的想法,和这位杜晓峰同学,有过之而无不及。
杜晓峰同学写自己特别讨厌放牛,说牛就是家里都宝贝,他获得不如牛,牛没吃饱,回来还要挨骂,甚至有时候会挨爸爸的打。
因为他总是把牛牵到有很多青草的地方,然后把牛拴起来,要么栓在树上,要么拿个木桩子,插在地上,然后牛绳子绑在木桩上,然后自己跑去玩了。
回来要么牛饿的瘦骨嶙峋的,要么就是挣脱了木桩子,跑掉了,跑到了人家的庄稼地里,把人家的庄稼吃掉了,害的他挨一顿毒打。
同时对牛的胃口,杜晓峰同学表达了深深的疑惑,为什么吃了一下午,还能吃呢?为什么吃不饱呢?牵回去的时候,肚子依旧是扁扁的,也太能吃了吧?
不过杜晓峰也说了,他老爸或者是他爷爷放牛,牛倒是吃的很饱,肚子和背都齐平了,可想而知吃得多饱。
霍飞宁看得津津有味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杜晓峰同学在放牛的模样。
杜晓峰同学写到最后,说学校里很多同学周末是跟着自己的爸爸妈妈出去玩,去公园,去广场,或者是在家里看电视,看书什么的,要么就是找小伙伴玩,总之就是不用放牛什么的,他觉得自己放牛很丢脸。
霍飞宁给他的作文写了个优,同时认真的写了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