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孩子临世(1 / 2)

慕容儁及司马冲的人下河搜寻多时,皆不见玉玺踪迹,为此还死伤了几百人。

一面是被抛入大河无踪无迹的传国玉玺,一面是十万邺城百姓高呼的“誓死不降燕”,慕容儁怒发冲冠,下令,“杀!”

瞬间,几万全副武装的燕骑兵闯入手无寸铁的百姓中,如狼入羊群一般,左挡右杀,血水飚在他们脸上,反而令他们兴奋起来。嘴里呼呼喊喊的冲向百姓,战马扬起前蹄,随即重重砸下,那被踏百姓的嘴里喷出一口浓血,肚子破裂,五脏六腑都流了出来。

在董陶陶与慕容儁和司马冲纠缠时,董陶陶暗示唐慕风组织百姓逃走了些许,但也仅仅只是些许。十万百姓在晋燕的两面夹击下,退无可退,或死在晋兵的长枪下,或死在燕军的铁蹄下。董陶陶心痛难忍,甩了皮鞭与燕军拼杀。

这时,慕青及周菲儿杀到,亮起兵器杀向燕军。

羊广裕与逍遥四子仍在苦苦抵挡晋兵。

惊恐的百姓顾不上其他,急欲渡河,不惜以人墙冲向晋兵,凭着血肉之躯阻挡晋兵冰冷的兵器,为后面的百姓渡河赢得时间。但他们都低估了司马冲的阴险。司马冲命弓箭手于铁桥上向河里射箭。大河水流湍急,民众无任何庇护渡河,本就是九死一生的事,再加上弓箭阻挡,无一成功渡河。

血水汇入大河,大河成了血红色,河面几乎都有所升高。百姓尸体在河中堆成堆,几乎阻了河水流向,河水漫向河岸,湿了土地。

羊广裕的长枪刺穿晋兵的胸膛,却满是不忍,“司马冲忤逆犯上,不尊陛下,不敬太后,乃奸佞贼子,罪该万死。我乃太后使者,受太后命,前来接应邺城百姓。尔等再做阻拦,需知,便是违抗太后懿旨,当诛九族。”

“太后从未下过此等懿旨,羊广裕从前是魏国冉闵好友,早就私通敌国,他才是罪当诛九族的奸臣贼子。杀羊广裕,赏百金。”

司马冲带来的兵自然是要听他的,皆视羊广裕为仇敌奸佞,为着百金,争前恐后的杀向羊广裕。有个勇猛的士兵,一戈砍伤羊广裕的战马马腿,羊广裕落马,战马被晋兵砍成了几块。

前有敌军,后无援助,羊广裕第一次这么深切的体会到绝望的滋味。眼看着百姓一个接一个,一群接一群的倒在血泊里,口内喊着,“誓死不降燕”。羊广裕痛心疾首,目中含泪。

他将长枪一扫,砍伤了晋兵的腿,晋兵惨叫着。却又有无数的晋兵扑上来,头顶是一排又一排的利箭扫过,一不小心,那利箭就会刺穿身体。羊广裕不惧死,只是,怕自己死了,百姓依然无法得救。

他不禁回头,看向铁桥。他临出行前,留了书信给父亲,希望他能不顾政见,接应邺城百姓,助自己一臂之力。但,至今,桥上除了司马冲的人,再无其他。

夏侯凝之被流箭所伤,单薄的他,几乎被那利箭推飞出去。不远处的谢灵竹大喊一声,“凝之”,奋不顾身向前,将夏侯凝之接在怀里。两人刚落地,就见晋兵长枪刺来,谢灵竹身中三枪,一口鲜血喷出。

“三叔,四叔。”董陶陶一鞭劈了面前的燕兵,就要上前,反被晋兵的一排利箭逼退。

转眼,羊广裕身中一枪。

羊广裕看着胸前的长枪,突然飞奔向前,一把夺了晋兵的大刀,大喊一声,举刀向自己后背劈去,竟将身上那长枪生生劈断。大刀在手中翻转,稳稳握住刀柄,刀锋向前,一个飞身,将大刀掷了出去。

大刀飞向墨兰。此时的墨兰正于乞活联军交战,未来得及躲避,大刀刺穿身体,将她带飞出去。尸体落入河中,随即便被河水冲走。如此,墨兰属下撤退,寻找她的尸体去了。

羊广裕刚落地,就见十几个晋兵趁机袭来,十几根长枪同时刺入身体。羊广裕稍稍一愣,身上血涌如注。他微微蹙眉,看向董陶陶,看向邺城方向。他尽力了,他未能救下百姓,他有负冉闵所托,他有愧。

虽然羊广裕和郭勇去世,但他们也杀了墨兰,砍伤了司马冲,砍杀晋兵上万人。百姓冲破晋兵的阻挡,向大河奔去。

燕军方向,至此还无明显伤亡,但乞活联军却死伤一片。

慕青相比郭勇、羊广裕,虽战斗力不强,但他好歹跟随冉闵打过大大小小几十场仗,也积累了些经验。他先是命剩余的乞活联军组成魏方队,奔向燕军,虽,方阵的杀伤力极强,方阵过后,燕军纷纷落马,惨死马下。

但,乞活联军如今只剩几百人,如何能与燕军铁骑的几万人较量?慕青毕竟不是冉闵,做不到在人数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反败为胜。况且,他们身后还有几万百姓需要护卫,他们的目的只是阻挡燕军,为百姓渡河争取时间。

这时,慕容恪杀到,他命铁骑以铁锁连战马,与魏方阵正面交锋。两方刚接触,燕军两翼突然向中间围拢,将魏方阵包围在中间。面对如此严密的骑兵阵,魏方阵优势发挥不出来,长枪施展不开,乞活联军的士兵只能眼睁睁看着燕军大刀刺穿自己的胸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