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一觉(2 / 2)

如果李易没有猜错,现在的凉州,吐蕃人已经开始撤兵了。

所以这才是他急着要见前线指挥的将军或者文官的原因,这个时候要是能咬上去,既收复了凉州,又能再给吐蕃人一刀。

草原都起火了,他们留下来和大唐人再打一仗的可能性不大。

会成功吗?李易不知道,出了草原,他不再是那个做任何决定都会影响所有人生死的将军,他只是个身边带着一千骑兵的非实权将领。

卸下了担子,完成了使命,也就意味着放下了权力。

可这些还是该做的事情,李易知道只要自己接触到了大唐的军队,突袭草原后方成功的消息就会通过军驿极快的走到长安,而那时候,殿下应该会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吧?

可惜了,不能亲眼看见。

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接触前线将领,将草原上发生的事整理起来,通过军驿传递回京,顺便看看能不能让大唐的军队出兵收复凉州顺便咬死吐蕃人。

其次就是这一千士卒了,作为能从草原活下来的人,他们是会跟着李易一起进京接受召见和封赏的,一百亲卫以后一定是会跟着他,可剩下的人...应该是要回原来的部队。

只希望从草原上获得的东西,能让他们以后过的好些,这一次...真的太难了。

想起那些死去的同袍,想起从长安带出来的亲卫,想到之后自己回了长安要去告诉那些亲卫的家眷,他们的亲人死在了草原上的消息,李易就止不住的一阵心酸。

在草原上,一力承担着所有人性命的李易还可以让自己做到坚硬如铁,不去想这些,士卒的命对于他来说只是数字,这是一个将领该有的职业素养。

可等到战事落幕,他终究还是个年轻人,这一路上留在草原的那些人,以后估计会常常出现在他梦里。

确实,第一次领兵,就打出了这样堪称奇迹的奔袭战,尤其是对骑兵的指挥,到了归程简直变得出神入化,不然也不能搞出四渡黄河这样的神来之笔了,李易确实应该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高兴,为接下来要到来的封赏和前程感到兴奋。

但他还是不能放下那些死去的人。

慈不掌兵,义不掌财,打仗的时候李易能做到,静下来...

他叹了口气,掀开被子,艰难的下了床。

每一寸肌肉都在酸痛,脑袋极其昏沉,窗外的夜色有些深了,看来自己这一觉睡得实在太长。

天还没黑,李易就进了肃宁县,根据饿的程度,李易断定自己起码睡了一天。

这也算是奔袭草原得来的经验了,几个月下来,军事指挥能力提升了多少还没个数,但李易现在对身体的掌控力却是到了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