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轿子外面跟着的清怀都要哭了,可一想到现在好不容易才能回到殿下身边,实在是不敢开口了,于是只能一咬牙,应了一声就脱离了队伍。
片刻之后,轿帘又掀开,李子卿看着跑远了的清怀,一脸的纳闷,又看向了几个锦衣卫:“你们...怎么不跟着去?”
“黑灯瞎火的,怎么一个人就跑了?”
看着两个锦衣卫追着清怀的背影去了,李子卿这才重新放下轿帘,只感觉清怀有些缺心眼。
重新闭上眼睛,李子卿理了理刚才自己和温言的对话。
毫无疑问,温言被说动了,跟上一次的拒绝相反,在听完自己的计划之后,温言果断肯定的给了答复:这件事他会出手造势。
想想看现在温言的地位吧,只要他开了口,百官那里问题就不大了。
更别提温言手下还有一批小弟,青壮派官员现在基本都是唯温言马首是瞻。
即使是有贪腐官员跳起来反对,也不用李子卿操心了,温言一定能够压下去。
那么朝堂环境解决了,接下来最需要解决的,就是太后。
当权者不同意怎么办?李子卿一开始还真没想出办法。
可谁知道杀出来个萧平这么个怪物?从没当过官,却对人性和官场规则琢磨的透透的。
他告诉李子卿:一个人的想法是可以潜移默化改变的,很多时候掌权者考虑的要比常人更多,他们的想法从来都不是固定的,而是随态势变化。
若是换了个男性帝王,比如唐皇,在看到百官一股脑的不同意的时候,他早就眉头一皱觉得这里面有猫腻了,肯定不会随着百官意见暂时按下,反而是要查个清清楚楚才能安心。
可谁让太后是个女子呢,女子的想法很容易改变,很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当百官齐声反对,大唐内外交困,她就会下意识的选择一种看起来最不会有严重后果的处理方式。
所以需要改变太后的想法。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百官,得让一个人把百官带领起来向太后施压。
这个施压的度不能太过,也不能太小,温言是最好的选择,而且现在李子卿已经把他说动了。
接下来,就需要太后亲近的人,在近处给太后吹吹耳旁风。
一个人哪怕再坚决的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也会因为旁人的话语有些动摇,更何况是最为亲近信任的人呢?
所以萧平把主意打到了岑遂的身上。
很巧的是,萧平对于岑遂的看法和李子卿一样--这是个只靠送钱就能解决问题的人。
而现在的李子卿最多的就是钱,多的想拿出来为大唐百姓做些事情,送些给岑遂...也不是不能接受。
所以温言和岑遂都解决了,现在就剩下了最后一个人选。
李子卿睁开眼睛,默念了一下那个名字:
“阮修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