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不同的抱负(1 / 2)

不过萧平也说了,走亲情晚辈路线也只是锦上添花,真正能让温言把自己看作自己人的,还得是政见。

一个已经爬到官员顶层的人,他想要的是什么?

李子卿还记得当时的萧平闭着眼睛根本没有思考,直接落下一颗棋子:他想要的肯定是实现胸中的抱负。

排除掉造反自己当皇帝,排除掉收拢权力在朝堂横行霸道,温言做官做到这份上,能做的也就是按照自己的政见来改造大唐了。

温言想要的是怎样的一个大唐呢?萧平思考了一会儿,再次落下一颗棋子:

温言出身不高,中人之家,必定不会维护世家权力。

走的是科举路子,从温言出言赞成李子卿科举改制的举动来说,温言是想为寒门开路的。

对外战争,温言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主战,有了马蹄铁和天雷,温言赞成开战的心态更加迫切。

那么对于地方呢?温言这两年动手过的政令基本都是关于民生,尤其是科举案后的这些天,温言通过的政令对于百姓的重视可以说是无以复加。

那么结论就出来了,温言是一个心系地方,不愿与外敌虚与委蛇,敢做改革敢承担责任的一个政治家。

简单明了来说,就是一个好官。

那么这样的温言,对于河南道赈灾的态度,会是什么样的呢?

不言而喻。

李子卿还记得当时自己听完了这一番话后内心的惊涛骇浪,因为萧平分析的实在是太过于清楚明了。

而他靠的仅仅只是锦衣卫送过来的材料。

无所不查的锦衣卫,配上看事入木三分的萧平,简直绝了,把温言这个人从性格到政见再到施政手段看的是明明白白。

李子卿当时忽的想到了历史上的某些著名谋士,他们在下结论的时候,是不是也像萧平一样镇定自若手握乾坤?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于是李子卿便记下了萧平的话,开始照着这个计划一步一步来。

所以她来了温府。

收回心神,温府的书房已经到了。

这个地方她上次来的时候,还是个政治小白,什么都不懂,除了满腔的急切,就只有想要赌一把的决心。

那时的温言无情的拒绝了她,甚至因为这个对她印象大打折扣。

可现在呢?她已经有了充足的信心和计划,觉得温言一定不会拒绝自己的提议。

甚至还有闲心和温言拉拉关系。

这两个月,自己确实变很多了呢,李子卿忍不住想道。

推开书房的门,气质儒雅的温言转过身子,语气很温和:

“殿下请。”

......

送走了李子卿,萧平一直在那个石桌旁坐到了黑夜降临。

一遍又一遍的复盘自己曾经和连文下的那个棋局,萧平只感觉越是细想处越是可怖,当初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几手,现在看来却是杀机隐现。

这杀机是针对谁的?是自己,是二皇子,还是...益州那边自己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