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点小事对她来说完全不在话下。
原先她是没有机会,所以只能在家里面带带孩子,操持操持家务事。
后来被婆婆介绍进了物流中心,大姐儿又给他们请了老童生,教他们识字写字,郑巧秀便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一切。
很快便从众多员工中脱颖而出。
成了纪婉清的左臂右膀。
先前只因为纪婉清的一句“要是咱们这儿,能多有几个人能写会算就好了。”
郑巧秀每天忙完工作,就是再累,也会抽出时间用来学习算术,还有练字。
她家小娃儿今年不过五岁半。
郑巧秀一边自学,顺带教他们家小娃儿。
牛氏看到了,嘴里也没有多说什么。
纪婉清对郑巧秀也愈发器重了。
主要就是在于,自己的那些新思想、新玩意儿,跟别人说了,别人得反应半天,半天过后还眨巴着迷茫的大眼睛,问纪婉清刚才说的是什么。
可郑巧秀却很快就接受了,而且确实是能够清楚的理解纪婉清所说的东西。
说完话过后,纪婉清又把话筒递给了身旁的贺福禄。nbsp;一个个说完话,一轮轮的掌声也给完了。
最后就到了激动人心的分红环节了。
纪婉清对着郑巧秀点了点头。
郑巧秀笑着站起身,对着大家伙鞠了个躬,接着便从身后推出了一辆小推车。
小推车里面是鼓鼓囊囊的几个大包裹,看不清里面是什么,最上头放着两张大红纸,红纸上隐隐约约似乎还写了字。
郑巧秀走到小推车边上,清了清嗓子,拿起最上头的那张大红纸,开口道:
“
郑巧秀顿了顿,村民们的眼神更加热切了,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郑巧秀赶紧抬了抬手,示意大家安静。
又继续说道:
“首先是咱们村的福禄手工竹坊。这三个月以来,经过福禄大爷与咱们大家伙儿坚持不懈的努力,产出竹篮加竹筐共计六千六百余只。为咱们的棚子菜生产经营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大家掌声鼓励!”
“哗啦啦”的掌声中。
贺福禄也微红了脸,激动得身子都在微微颤抖。
他连忙站起身,朝底下的村民们鞠躬行礼。
“爹……”贺福禄的大儿子,贺冬来,也激动得流泪了。
趁着旁人不注意,他偷偷牵住自家媳妇的手,紧紧地攥在手心里。
“娟儿,这三个月以来,你也辛苦了。”
高凤娟整日挺着大肚子,围着灶台和菜地转,就为了让他们吃上一口热乎的饭菜。
高凤娟的眼眶也有些微微发红,她擦了擦丈夫脸上的泪水,勉强挤出一个笑:“瞧你那没出息的样儿,有啥好哭的?”
贺冬来正准备张嘴说些什么,可人群又再次安静了下来。
抬头看去,却只见郑巧秀又拿起了话筒。
“接下来是……”
一项一项的生意,全部总结过后。
竹篮里的几个大包裹,也分别拿到了几个管事跟前。里面的银钱,待会会由他们分发给手底下的干事们。
可有眼尖的村民却发现,那竹筐底下,怎么还留着一个大包裹呢?
难道还漏了什么?
没错,确实还漏了一项。
漏了一项大家都没想到的东西。
郑巧秀从竹筐里拿起另一张大红纸。
眼里的笑意更深了,因为她看到这上头写了她自己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