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在一日复一日的劳碌中匆匆而逝。
一转眼就到了年关底下。
虽说北边还在打战,今年的年节比起以往几年是要冷清不少。
可对于南桥村这几户人家来说,确实与往年大不相同了。
王婆子她们几家这两个月来赚了不少银子,福禄竹坊就更不用多说了。
就连先前,纪婉清放在瓜篮中,当做赠品的竹炭皂也渐渐有了些水花。
开始小批量的生产了。
不过,其中的大部分还是准备用来当做赠品的。
要想打开市场,前期就得舍得下本钱推广。
“爹,咱们买些干果回去吧!还有糖果点心也都多备一些,到时候村里孩子来咱们家串门的时候,也好让他们甜甜嘴。”
纪元平的嘴角不由泛起一丝笑意:
“你喜欢吃什么就买什么,你娘和你妹妹喜欢吃花生糖,这个多买一些,还有永乐那孩子,他……”
话还没说完,纪婉清就兴奋地挤到前头去了。
远远地看过去,就瞧着她眉飞色舞地指着面前的各色糕点,一面对旁边的小二说着什么。
手里提着的包裹,肉眼可见地也越来越多。
就连边上的店小二也洗喜得满面笑容。
好久没见到这么大手笔的客户了。
纪元平无奈地摇了摇头,也随女儿去了。
从逃荒,到安居在此地,再到渐渐把日子过起来,这其中的艰辛自然是难以言表。
不过,好在这些艰辛都是值得的,苦尽甘来,他们的日子总算是好起来了。
他把牛车暂时放在了福源斋的后院里头。
这些日子,街上的行人是越来越多了,赶车牛车出行就不大方便了。
年关底下,家家户户就是日子过得再艰难,也少不得买些瓜子花生,还有对联字画回去。
图个吉祥和喜气嘛。
镇上的书肆门口,也纷纷挂起了不少红纸。有些家境贫苦的秀才、童生,就靠着帮书肆写对联赚钱。
虽说一副对联不过二十文。
可这段日子下来,赚个纸笔钱总是可以的。
“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
面对着满满一墙、令人不由眼花缭乱的对联,纪元平并不显得无措,而是一幅幅看过去,认真挑选着。
“横批:吉星高照……嗯,这个好,应景。”
他们家现在可不就是否极泰来了嘛?
边上的小厮心里倒有些惊讶,瞪大了眼睛,上下打量着面前的这个农家汉子。
真没想到,他竟还识字呢。
真是看不出来呀。
不过,面上依旧是热情地招呼着:“客官,您可是看上这副对联了?我帮您取下来。”
纪元平点头:“嗯,劳烦小哥了,这一幅,还有这一幅,我都要了,另外,再来两刀上好的宣纸。”
永乐这孩子不得不说,确实有几分读书的天赋。
勤奋倒是其次,悟性极高。
上回儿村里的先生特意找他说了,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这孩子既然有这个天赋,若是就这么放任自流,实在是太过可惜。
他觉得纪家也不是没有条件,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是去府城、或是镇上学院里,系统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