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就能开炉了,我估摸着是差不多了。”
纪婉清点点头,不再说话,也大口大口地扒拉起碗里的饭来。
做肥皂的模具和切割的工具,都已经提前准备好了。
先前,她也自己试着做过几次,方法很简单,比例也没什么问题。
这一次把竹炭磨成粉,再加进去就行了。
下午。
趁着日头暖和,纪元平把屋后头已经烧了大半个月的炭窑扒拉开了。
这些竹子,都是在后山找的老龄竹烧出来的。
纪元平捡起一只木棍轻轻敲了敲,黝黑的竹炭顿时发出了铿锵的清脆声。
不错。
纪元平的嘴角难得露出了一丝微笑。
以前,他也只是听说了烧炭的法子,还从未自己烧过。没想到他第一次烧竹炭,竟有如此成功。
这一炉子竹炭应该也够女儿用了。
心里这么想着,纪元平便蹲下身来,把炉子里的竹炭往簸箕里扒拉着。
边上几个在纪家做活的匠人,看到纪元平竟然在屋后头烧了一炉子竹炭,心下也不免有些疑惑。
贺玉顺开口道:
“大侄子,你家里若是缺碳火烧了,可以去找村里晏二牛家里买,都是自家烧的,品质还行,便宜的很!咱们村里用碳都在他家买。”
老张头也放下手中的镐头,朝纪元平看过去:
“是啊,自家烧一炉多麻烦,少说也得半个多月,还费那心思做什么?”
两个老头相视一眼,心里都不免暗自嘀咕起来:
他们家也是跟在纪家后头种棚子菜的。
前头半个月结了一次账,就拿回家足足十两银子。
所以,他们家婆子现在是彻底飘了,想买什么买什么。
自己说她一句,就能被她顶十句回来,说什么……这是她自个儿挣来的,往后还不只这些,她花点零头怎么了?有本事自己去挣!
所以这纪家,还自己烧炭做什么呀?一堆炭能值几个钱?
纪元平端起簸箕,笑道:
“叔,家里现在在盖房子,孩子们也要读书,处处都要花银钱。我想着,能省一点是一点了。村里人的日子大多不都是这样的吗?咱家也都习惯了。”
说着,他就搬着一筐竹炭进屋去了。
贺玉顺呆呆地看着纪元平的背影,突然一拍脑门,对身旁的老张头说道:
“瞧瞧!瞧瞧人家做的事情,跟咱们寻常人家想的就是不一样!要我说怪不得他家能发财呢!”
“啥呀?你又悟出啥了?”
贺玉顺一拍大腿,凑近老张头耳边,压低嗓音:
“你听听人家方才才说了什么,‘咱们村寻常人家日子都是这么过’,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到底什么意思啊?别跟我卖关子!”老张头怒了。
贺玉顺撇了撇嘴,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看着面前的老伙计:
“你想想,咱们都住在一个村里的人,人家家里在吃糠咽菜,你家非得大鱼大肉,日日这么供,时间一久,前后邻居心里能舒服吗?”
老张头一愣:“那你不舒服,还能咋的?还能叫人家吃不下饭?”
“哎呦!我说你这脑袋!”
贺玉顺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那人家还不得给你使绊子?伤不了你,也得让你心里不痛快呀?说不准,还想方设法地要断了你家的财路呢!”
“我这大侄子做的这事儿……就叫做财不外露,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懂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