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置田地(1 / 2)

这些都是她女儿凭本事挣回来的。

自从出了何家那件事之后,她就觉得女儿变了好多,这一路上他们从北地逃来,女儿不知道在中间使了多大的力气……

反倒是他们这些做父母的,连村霸要强娶自家女儿的事情,都解决不好,到最后这事儿还是靠女儿自己解决了,他们反倒还跟着沾光。

“婉清,是娘没用,又害你受苦了……”

纪婉清无奈地叹了口气。

瞧她娘脸上的神情,就知道娘在想些什么了。

“娘,我受什么苦了,我这不还是好好的吗?咱们是一家人,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您别再瞎琢磨了。”

纪婉清的目光落在周氏手里的木盒上,脑子里突然灵光一闪,话锋一转:“您不如好好琢磨琢磨,咱们要不要再给家里置些田地?”

纪元平一听女儿这话,身子不禁一颤。

“置办田地?”

“是啊,爹,咱家现在手里也有不少银子了吧?”

纪婉清粗略估算了下,商队夫人给的一百两还没动呢,再加上知县大人赏下的五十两,已经是一百五十两了,至于那些零零碎碎的零头,自己就不算入其中了,留着零用吧:

“与其把银子攥在手里,当做宝贝疙瘩捂着,不如拿出来买些田地,当做咱们纪家的家产,往后还能留给子孙呢,您说是不是?”

无论在哪朝哪代,田地都是极其珍贵的。

别说他们这些地里刨食的农人了,就是那些士大夫们,也都乐于购置田产,作为家族义庄。

这些庄子的收入,一般拿来接济穷苦的百姓,也可以供养子孙后代继续读书考学。

只要打理得当,传个几百年是没有问题的。

就像那位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大夫,花了毕生俸禄给子孙购置了千亩田产,在苏州传承了九百多年,惠及无数族人。

以至于到现在,世人还在颂扬他当年的壮举呢……

纪婉清可没忘记自己的目标。

她没有那么远大崇高的信念,她只想做这南桥村第一富户,就算不是第一富户,也高低得做个农场主。

“爹,娘,你们没发现咱们家田地周围,还有很多荒地可以开垦吗?还有山脚底下那一片,将来若是买下来种果树,也是一笔不错的收益呀!

到时候,咱们就在稻田里养些鸭子,在果树底下圈块地,养些鸡猪牛羊什么的……”

纪婉清越想越是激动:

“若是咱们一家人忙不过来,那就从村里请几个帮工,再把咱们现在住的小院翻新扩大一些,建几个谷仓,日子不就越来越好了?”

周氏看到女儿这副异想天开的模样,只觉得额头青筋一跳一跳的,终是忍不住叹了口气,说道:

“先别想那么远的事儿了,先吃晚饭吧,今天你累了一天了。”

纪婉清点了点头,好一会儿功夫才按下心中的激动,突然又想到什么似的,开口问道:

“对了,娘,今日我走后,里正爷和晏家,有过来找咱们家吗?”

虽说自己没有跟知县大人说,晏家想要强娶自己的事情,可她现在是知县府上的客人,有了这层身份在,村里人谁还敢惹她们纪家?

再说了,她可看出来了,福元斋的掌柜在里正爷面前,完全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早上搭桥的那会儿功夫,纪婉清就看着里正小心翼翼地侍候在掌柜身侧,连一声大气都不敢喘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