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北边逃荒来的那一家子吗?瞧这大包小包的,是赶集回来了?”
“娘,我瞧着他们是朝着树底下走过来的,不会是想来找咱们说话的吧?”
站在树下的是一对婆媳。
老婆子还算淡定,可她身后的儿媳妇,却肉眼可见地紧张起来了。
他们这户人家可住在那老柿子树底下的,自己可不能跟他们走得太近。
“我瞧着是这么个意思,你先回家去吧,剩下的豆子也不多了,一个人在这就行了。”
小媳妇儿如蒙大赦般地点了点头,没再多说,提起木桶就小跑着回去了。
只留下满头银发的老婆婆,还站在树底下。
“爹,我怎么觉得……人家看咱们的眼神不大对劲呢?”纪婉荷嘴里嘀咕着。
她可瞧得仔细。
那身后的女子先是盯着他们,而后又跟那老婆婆说了几句话,便一脸惊恐地提着桶跑了。
他们又不是什么洪水猛兽,至于怕成这样吗?
“婉荷,别乱说。咱们先上去跟老婆婆打个招呼,毕竟咱们是从北方来的生人,人家对咱们心底有点抵抗也正常不是?”
若是换做他,心里也多少会有些戒备呀。
“婶子,您是在这儿磨豆粉吗?咱们一家子刚赶集回来,买了些炒货,您也尝尝。”
周氏发挥了女人的天性,抓了两把炒熟的瓜子就走得过去,面上还带着热情的笑,又接着说道:
“咱们从北地过来这儿,也有些时日了,前段时间一直忙着收拾家里的地,一直没能来村里找大伙唠唠嗑、说道说道。
到今天才终于得了些空,您瞧吧,刚搬来这儿,家里什么都缺,又去镇上集市买了些针线布头回来!”
老婆婆倒是一点儿也没见外。
她用布兜接下周氏递过来的两把瓜子,面上的表情也缓和了些:
“应当如此啊,刚搬过来确实是这样,家里的活可太多了……你们在那房子住的怎么样啊?还习惯吗?”
老婆婆的眼底闪过一丝探究的意味。
村里人都知道,几年前,住在那老柿子树底下的一家子,都先后半年内没了。
只剩下个余翠兰。
后来,村里人看她一个外嫁女可怜,就在村里寻了个空房子,给安置了。
据说那块地儿……可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门道儿。
不过,这家人怎么看起来好像一点问题都没有,一个个红光满面的。
她简直要怀疑自己的眼睛了。
纪元平把手推车推到树荫底下,一家人都各自选了个干净的地儿,坐在了树下。
虽说是冬日里,可今天天气晴朗,温度比夜里高出不少,少说也有十二三度。
他们这一路走来,又裹着厚厚的棉衣,早就发了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