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再回兖州(2 / 2)

从豫州到兖州又是漫长的路程,一路上哪怕季晚根本不歇脚也得花三天的时间赶过去。路上的时候是不是下些小雨,潮湿泥泞的路更是阻碍赶路进度。

紧赶慢赶五天后,季晚一行人终于来到了兖州的地界,进入兖州的第一个县就榆县。这里的情况比季晚想象中好很多,街道还算干净。随处可见施粥棚和官府的人维持秩序。

一行人刚进成刘县令就赶过来迎接了,季晚对她还是有印象的,见她面色憔悴又瘦了一大圈,百姓们的精神面貌却都还不错,说明她治理的还不错。

“下官来迟,还请季大人勿怪,请到下官的府邸歇歇脚吧。”刘佩珍对着季晚一行人一鞠说道,季晚便只是任腾带着队伍跟着一起过去休息了。

刘府还上去还是一如既往清贫,下人更是没几个,大家坐下来吃了一餐简陋的饭菜过后刘县令便拿出一摞文书像季晚和庞锦汇报起这段时间的抗灾情况,兖州的水患比起豫州是好很多的,再加上刘县令治理有方,这边一切还算稳定。

“不错,榆县这边看着情况尚好,继续维持的话可以安全度过这次的洪灾。”季晚将刘县令给她的文书都看完之后连连点头,三年过去了刘县令依然是保持着初心。

庞锦也拿出官吏考核记录将季晚说的都记下来,一边记一边称赞说:“榆县靠近豫州,又处于低洼地带,能维持成这样刘县令确实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面对两人的评价刘佩珍也非常高兴,但又有些欲言又止。季晚将文书放下说:“刘县令有什么难处可以直说,这次我们两个人过来也是为了辅助指导灾情才来的,物资和灾银和人力都有,你尽管开口。”

刘佩珍犹豫了一会说:“下官这边按照之前季大人的救灾方式一切都很顺利。只是刺史大人那边,柴大人要求我们各县上交的赋税要翻一倍。若是寻常收成好的年头也罢了,如今洪灾在前百姓们本来就困苦,实在是拿不出那么多的钱粮出来,希望两位大人能说和说和。”

“哼,这个柴元珊简直不知所谓!”季晚听后狠狠拍了一下桌子说道,“现在这个时候她不想着怎么恢复民生,却只想着搜刮民脂民膏,你把她下达的催收赋税的公文给我。”

刘县令应下后吩咐人去拿,不一会儿就把柴元珊催缴税收的公文拿来了。季晚看过后给庞锦道:“这个锦姐记一下,等我们去了兴悦府那边不怕她不认!”

庞锦赶紧记下来,季晚又问了一些柴元珊到兖州之后做的事情,越听越觉得火冒三丈。尤其是刘佩珍说不少住在兴悦府的百姓实在是忍受不了官府的剥削逃到了榆县这边暂避,但是榆县毕竟地方有限收留不了那么多人,所以才有人直接逃出了兖州。

“我大概都知道了,这次回来兖州就是为了这事而来,柴元珊的所作所为若都是真的那她头上的乌纱帽就别想保住了。”季晚问完后说。

任腾也是气愤难当,毕竟兖州是他的家乡,好不容易才又恢复了以往欣欣向荣的样子,结果竟然被一个贪官又折磨得元气大伤。

在刘县令的玩留下季晚等人也只住了一夜稍作休整,第二天一早赈灾的队伍就又重新出发了。离开榆县之后其他的县的情况都不如榆县好,甚至越靠近兖州的首府兴悦府难民的数量愈多,让人看了触目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