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梨离家去县城求学一事并没有惊动太多人,就连外家也只是在去的路上,停留了一会打了声招呼。
刘权和刘父两人送的,安安静静的去,一声不响的回,回来便背着各种的锄头镰刀忙去了。
村里解体后,都按各自的时间忙碌着,田地间不再像之前那样全家人齐上阵,少了谁都知道,故刘梨离家了大半个月,村里人才发现。
“娇娇,我怎么好些天没见你家梨子了?”
林娇娇带着两个孩子在院里果树下玩,院外路过的邻居婶子朝她问话,“她这是上哪去了?”
林娇娇笑着解释,“婶子,梨子上城里读书去了。”
“什么?读书?”
那婶子惊得都不回去了,推开院门快步走进来,“什么时候的事啊?怎么连点动静都没有?”
“也不是什么大事。”林娇娇含糊其辞。
“可她有十九了吧?”那婶子不依不饶的,“十九都是大姑娘,该嫁人了啊,你们怎么还送她去读书呢?而且她都这么多年没读了,还跟得上嘛?”
林娇娇一手一个顾着抱着树干拽树叶玩的儿子,边耐着性子接话,“是有十九了,她想去就送了。反正现在家里不用上工挣工分了,多读点书也挺好的。”
那婶子不是很理解他们的行为,但还是哦哦的应了两声。
此后不久,村里人陆陆续续都知道刘梨继续读书的事了,有羡慕刘家人有钱的,也有觉得刘家人在浪费钱的。
可不管哪些,刘家人都是一笑而过,不予过多理会。
一个月后,也就是八三年最后一个月,林槐也报名了镇里的夜校。
林娇娇听说后看着权哥的第一句就是,“他是被梨子刺激的?”
不然怎么这个时候去?
还有两个月就过年了。
“不知道。”
刘权是真不知道。
林娇娇也就不提了,赶紧示意他抱上俩个儿子,准备回家一趟。
林槐现在在村委会也是八个小时制,一个星期上五天,一个月十八块钱,到点了就回。
林娇娇领着男人孩子回来时,他一手书,一手火箱坐在院子里的枣树下看着。
“怎么坐这看?不冷?”
早立冬了,还过了小雪,寒风呼啸的很。
林槐听到姐的声音,赶紧起了身去迎,“姐,姐夫。”
打完招呼才又补充,“外头光线好点,有火箱就不冷。”
“行,你自己看着办。”
林娇娇说完又问爸妈。
林槐说下地干活还没回,然后领他们进屋。
“怎么想起读夜校了?”
林娇娇安顿好就直奔主题。
林槐也不含糊,解释,“正好支书的工作都理顺了,时间也宽裕就去了。”
“那上课到几点?别是跟刘梨一样六点上课,九点才下课吧?”林娇娇又问。
刘梨...似乎有一段时间没听到这个名字了,林槐恍惚一下才又故作淡定的接话,“差不多。”
林娇娇清楚的看见弟弟脸上那一闪而过的异样,心里咯噔一下后,赶紧又问,“那你晚上怎么回?”
“我买了个手电筒。”
林槐说完就去拿了出来,“晚上回的时候拿着这个照明,没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