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是那些帮着肖烈抢玉玺的考生,晦得肠子都青了,原本眼看就要飞辉腾达了,结果一个宫变,就让他们触手可得的荣华富贵,变成了泡沫。
这让他们如何心甘。
于是一个个学子开始聚集在一起,商量怎么让肖烈重新实行新政策。
联名上书,用尽了脑子,可结果却是连人都没见到。
甚至还有人直接说,读书人都是忘恩负义的,人品不行。
比如小皇帝就是最好的例子。
所以说什么也不会帮忙上奏。
费了那么大劲,最后只得了这么一句话,已经不是后悔这么简单了。
同时也开始反思了,小皇帝虽是女人,可她一心为民,读书人和武夫一视同人,甚至还重视医者。
如果她是男人,不是女人,她将是这天下最称职的皇帝。
可惜偏偏她就不是男人。
直到现在这些人还认为只有男人,才有资格当皇帝,哪怕你做得再好,只要不是男人,你就不被接受。
另一边自东晋和北晋开战,皇一宫沦陷,沈至的处境就开始变得艰难。
一篇篇有关小皇帝仁政的报道,被查封。
连老百姓手里都到不了。
甚至还有官差来报社砸东西。
搞到最后,他只能躲在一处小民房里的偷偷印报纸。
而这民房就是以前包子摊的老头陈伯。
印了报纸,陈伯也帮忙发,不过只能偷偷摸摸,而老百姓们也偷偷摸摸地看。
可是报纸上赞美的小皇帝的好话写尽,老百姓依然不买帐,认为女人就应该是男人的附属,做到柳氏那样已经是极致,哪还有登上皇位的。
所以不举报陈伯和沈至,已经是对他们的最大宽容了。
一天沈至正偷偷发报,一个少年走到他面前。
沈至起先没认出,直到他叫了声沈至,他才看出来,这人就是以前到报社帮忙的书生。
书生叫民生,也是这次科举的考生。
因为肖烈取消了科举走途无路,找到沈至来帮忙。
“沈社长,我想跟着你一起发报,我要求不高,只求能有口饭吃。”
在重武的北晋,读书人地位并不高。
而读书得起书的人,家境也不差,可这位不同,他从小家境贫寒,体质差,所以才找了份学堂的工作,因为在学堂工作,一来二地便学了些东西。
本来他已经不报任何希望,就在学堂混吃等死,却没想到小皇帝一个新政给了他重生的希望。
书生可以考科举入朝为官。
这简直是给了天下读书人,一个机会。
可却没想到,就在她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时,又被打入了地狱。
那天他看着小皇帝是如何败的。
又是如何被几个书生抢走玉玺的,而他只是在一旁观看。
民生此刻悔啊。
可再悔也改变不了,他重新被打回原形的现状。
现在他不敢回家,害怕面对家人失望的眼神,更接受不了从新回到了学堂混吃等死。
只要还有一个人没放弃,他就不能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