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味如甘露(2 / 2)

欢田喜嫁 付清辞 1407 字 2个月前

因茶叶不宜种植在坡度较大的山脉上,所以方家的茶园只安排在了半山腰,宋荟乔坐了一路车马,好不容易上山,提议让马夫只送到中途,后续的路由她和方是玉自己走上去。

“你的腿还没好,爬山会不会太勉强。”

方是玉担心她的身体情况,打算直接带她进茶庄。

她坚持下车,准备先在周边游走:“我是想看一看周围的环境,茶叶的品质和土壤空气都有关系,不能只看茶庄。”

方是玉认同她的说法,让车夫和小厮先进茶庄等候,自己陪着宋荟乔在周边慢行。

许久没有呼吸到这样清新的空气,周围树木参天,树根牢牢扎在土里,部分露在外面凹凸不平,可见底下盘根错杂。

近日元城无雨水,晨雾散尽后山顶处仍有氤氲,半山腰一直到山脚下土壤湿度适中。

都听闻君山银针喜湿,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该是适合其生长的。但铁观音好似并不喜欢湿气太重的环境,不知会长成什么样子。

方是玉看她越走越慢,误以为她是走不动了:“要不要我背你?”

宋荟乔摇头,挽住了他的手,心情大好。

到茶庄门口已经是未时,茶庄的管事和茶农都站在门口迎接,见他俩人来了纷纷行俯身礼,连七八岁的稚童也一样。

“老朽是惠明茶庄的管事,携庄上二十五人见过二少爷。”

为首的老人家看上去已年过花甲,留着花白的胡须,身着粗衣,但精神矍铄,声如洪钟。

方是玉连忙扶起老人家,自谦道:“老伯快起来,我们只是来看看茶庄的情况,顺便来山上散散心,没想给诸位添麻烦。”

“之前方家已经派人来过了,老朽知道二少爷此番来意,其实我们早就料到了。近三年来茶叶的质量不好,方家能给我们这么多人一个活着的营生已是不易了,就算真要卖园子,我们也不敢阻拦。”

老人家语气里满是不舍,可话语中仍然带着对方家的感激。

看着他身后那些妇孺枯槁的脸色,就知道他们身为茶农辛劳一年,最后茶叶卖不出好价钱,自然生活也不会好到哪儿去。

“老伯你先别急着放弃,方家不会卖茶园,我和二少爷来就是想帮你们的。”

宋荟乔走上前去,先喂了一颗定心丸。

“当真?”老人眼里燃起了希望,又随机熄灭:“可这么多年茶庄都没有长进,要怎么帮?”

如今不是采茶的季节,但漫山遍野都是青翠之色,老伯带着他们穿梭在茶树之间,挨个介绍这些茶叶的种类和种植方法。

“这一片是铁观音,播种至今已经五六年了,只是产量一直不高,茶叶品质也没达到茶会贩卖的要求。好茶叶需是茶条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我们的铁观音茶叶太细,离要求相差甚远。”

果然如同宋荟乔想的那样,这座山上潮湿,种植的铁观音上还有一些未干的露水,整个叶子不是浓郁的绿色,而是在叶的底端泛黄。

“这一片种植的是君山银针,这种茶价格昂贵,照料更是需要人力物力,这种茶需芽头茁壮,长短大小均匀,茶芽内面呈金黄色。”

相比起来君山银针确实卖相更好,而且茶树相对拔高,宋荟乔摘下一片叶子放在鼻下清嗅,是淡淡的茶香混合着湿润泥土的味道。

君山银针的采摘和制作都有严格要求,每年只能在清明前后采摘,只选取最好的首轮嫩芽。

她正欲往前走,却不知怎么踩到了半棵茶树的树枝,脚下一滑就要跌倒。

好在方是玉跟在她身后,她一往后倒,就贴在了方是玉身上,似乎手海鹏到了什么不该碰的,连忙收回。

方是玉知道她没站稳,不动声色扶了她一把,对她手无意触碰的位置蹙了蹙眉。

随即收敛情绪,冲着老伯说道:“不如您先带我们看看今年采摘下来已经晾晒处理过的茶叶,我们来尝一尝它与市面上卖得好的茶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