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情很快就有了着落。
陶夫人带来的消息是城东的一户人家。
她原话是这样说的,
“那是对老两口,今年五十多吧,身子骨都挺硬朗,不愁吃喝,唯一的问题就是老两口唯一的儿子早些年走镖死了。听说人死的时候还很年轻,连妻儿都没有。老夫妻两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抱孙子。我这边才放出消息,他们就找上门来了。”
陶绾绾细细地问了一句,“那有什么要求吗?”
陶夫人回道,“没啥要求,唯一一个就是得跟着他们姓。”
古代人对姓氏很看重,养大一个没血缘的孩子就已经不容易了,若是还跟着别家姓,恐怕夫妻两会疯掉。
陶绾绾点点头,“成,我去问问。”
她并没有先去问宁大妮,而是打听了一下老夫妻两的人品,细细的整理好这才去找自家娘亲,将好处与弊端都和她说了清楚。
弊端只有一个,得改姓。
好处那就多了去了,老夫妻两名下没孩子,若是养了王东,往后他们身后的银子都属于他。
而且那位老先生还是私塾里教书的先生,是个读书人,最为有理,他教育出来的孩子不会有差错。
这是一辈子的精神财富。
陶绾绾几乎想不到有比这家更好的选择了。
果然,宁大妮看了之后连连点头,脸上终于浮起如释重负的笑意,“这户人家好,这户人家好,老先生是个有礼的,总比跟着他那个赌鬼亲爹强。”
陶绾绾收起册子,问,“那就这么定了?要不,我们去问问东东?”
一个三岁半大的孩子这会儿也已经懂事了。
在现代,陶绾绾的小侄女也三岁半,从小就人小鬼大,主意大得很,别看她小,坏主意可不少。
这里是古代,穷人家的孩子普遍早熟一些,更别说王生全还是个赌鬼。
王东一定明白的。
她把这些话和宁大妮说了,母女两人达成共识。
陶绾绾便跟着宁大妮又去了一次他们以前的家。
依旧是破旧的小巷,只不过这一次,那个令人生厌的人再也不会回来了。
陶绾绾心情很好,连脚底下的粘稠污秽也不在意,唇角轻扬,牵着宁大妮的手一起走向院内。
王东正一个人在屋里玩泥巴,他似乎热衷于这项活动。陶绾绾见他几次,他都在这里玩泥巴。
“东东,娘来了。”
宁大妮熟练上前,将带过来的吃食放进屋里,这才走了出来。
这些天,给王东送饭的一直都是她。
不然,岂不是要饿死这个孩子。
陶绾绾还没这么心狠。
听见宁大妮的话,王东抬起脏兮兮的小脸啊啊两声,依旧不能说话,不过从声音中能听出他应该很高兴。
陶绾绾的心柔软了几分,上前牵起他的小手,将他带进屋内。
“咱们该吃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