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作坊才刚起步,银子不多,也就是这么个意思,希望这开了年之后,大家伙儿还能尽心尽力的帮我,咱们一起把生意做大,做强。”
“芸姐儿,这可使不得,使不得啊,你这半年来,工钱可是一分都没少给咱,还给加了不少银钱,我们几个老婆子,都赶得上村里的壮劳力了,如何还能收你这红封。”
陆大娘见此,忙摆手推辞。
“是啊,大小姐,这可使不得。”
吴婶子也跟着推拒。
“陆大娘,两位婶子,我是你们看着长大的,作坊能开到现在,也多亏了你们。”
苏芸见此,收敛了笑容,表情也变得严肃起来,“这是我之前便答应了你们的,我这个做东家的自然是不能食言的,你们不收,可是看不起我”
苏芸环视了一眼众人,不等众人说话,便又说道,“更何况,我这儿还有些事情要拜托诸位呢,你们若是不收,我也不好意思开口啊。”
“如此,那我们就收下了,有啥事儿,你说吧,我们一定竭尽所能,为你把事情办好。”
陆大娘沉吟了一下,这才将红封给收了起来,也正了神色说道。
“其实也没什么大事儿,就是找你们商量一下,作坊和铺子里的短工,这红封应该怎么给,给多少合适,这给的多了,人家还以为我这是发了多大的财呢,这给的少了,又怕人说我这做东家的小气,我这心里实在是没谱啊。”
苏芸清了清嗓子,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要我看,这年底给红封,也就那么个意思,给个五十一百个大钱的,也就差不多了,这事儿善哥儿应该清楚,之前他曾在县城为大户人家做过两年伙计。”
陆大娘想了想,转头问苏善。
“陆大娘说的不错,我以前的东家,每年过年的时候,给下边发的红封,一人也就一两百个大钱的,够咱们底下人几日的工钱,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苏善是翠花婶子的儿子,在这里辈分比较小,见陆大娘问起了,这才开口说道,“咱们如今还不能跟那些个大户人家相比,象征性的给个几十一百个钱的,也就差不多了。”
“我觉得可行,你这每日的工钱一分都没少的给了人家,如今你这作坊也才起步,大家又才做了不到半年,给这些足够了。”
吴婶子这时候也点头说道。
苏芸想了想,便也点了点头,却还是问了刘稳和王武的意见。
他们自然也是没意见的。
苏芸便将红封定在了一百个大钱,作坊里除了陆大娘,吴婶子,翠花婶子母子之外,前前后后,一共是十八个妇人,面馆新来的小伙计,是两个,点心坊一个,总共加起来,也就是二十一个。
按照一人一百个钱算,一共也就是二两一钱银子,倒也不算多。
苏芸又让秋儿拿了几份合同出来,分别给了陆大娘几个,这次的合同,跟刘稳他们的大致上差不了太多,却又有些不同。
这些可真就是一份特别普通的劳动合同了,里面更多的,是关于对作坊工人的管理制度。
苏芸拿这些出来,也就是走个过场,因为,苏芸在过年之后,便打算将家里所有人都系统的管理起来,这合同便是不可或缺的了。
不管在哪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规矩,之前是因为作坊开的仓促,苏芸也没有功夫去想这些,请的人,又都是陆大娘她们这些熟悉的,苏芸也不用操什么心。
如今,作坊里头人多了,躲懒的,挑事儿的也都慢慢出现了,苏芸偶尔过去,还能听到作坊有人在工作时间吵架,更是有些妇人仗着年纪跟陆大娘差不多,并不服从管教,也让人很是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