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每每一方势力倒台,都是另一方甚至几方势力崛起的时候。
辛家既然衰败,连累着平日里与他们交好的其他家族,也失去了殷然的信任。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现在朝中亟待弥补的空缺,自然是柳家和沈家竞争的焦点。
“皇后娘娘那边怎么说?”辛晓问。
三公之中,还有一个陶氏,任御史大夫之职。
昔年殷然不得势,先帝只为他选了个空壳子的贵族家女子做正室。
陶家虽有世袭的爵位,然而已远离朝堂多年,若不是辛家败落,腾出了位置,陶家的这位,也还需要苦熬日子呢。
刘公公叹了一口老气,摇头道:“皇后娘娘称病,刚才让婢女扶着来看了皇上一回,只不过呆了片刻,便告假回宫去了。”
呵呵,她倒是聪明。
柳氏和沈氏相争,她置身事外,一来因为陶氏在朝中根基不稳,尚还没有一争之力;二来若等殷然回过味来,一定会念及她的好处,说不定会嘉奖陶氏更多。
如此一招,以退为进,的确是身处劣势之中的上上招了。
辛晓想着,柳公子与殷离交好,宸贵妃又屡次对她施以援手,柳太尉与殷离,即便不是朋友,却也不是敌人。
而那沈家,弹劾辛元之时,怕就打的是争权夺利的主意。
毕竟,御史大夫位同副相,国相倒台了,沈家是理所应当上位的。
如此看来,若要对殷离有所助益,就该让柳氏一派的人,多多上位才行。
“刘公公,你想不想为皇上分忧?”辛晓灵机一动,问道。
刘公公忙点头,“自然想,只不过我一个下人,不懂什么国家大事,有心无力呀。”
辛晓微微一笑,凑近他的耳朵道:“刘公公,你可知当年沈氏弹劾辛氏,接任国相之后,皇上为什么不立贤妃娘娘为贵妃?”
“皇上是怕沈氏势力太大,会生了不臣之心。”刘公公说道:“我在皇上身边这么多年,这点还是能明白的。”
“那就对了。”辛晓露出赞许的神色,“皇上有权衡之道,可后宫毕竟不是前朝,便是能压制了贤妃娘娘,也得提防国相做大。现下陶氏处于观望状态,但依奴婢看,沈氏和陶氏联合,本就是时间的问题。一来若非沈氏斗倒了辛氏,陶氏也没有机会上位,二来御史大夫位同副相,陶氏目前在朝中根基尚浅,也会先仰仗着沈氏。一旦这两家联合起来,柳太尉势孤,那么皇上希望的平衡之态,就会被打破了。”
“哦——”刘公公若有所悟,思考了半晌,肯定地点点头,“你说的很有道理呀。”
辛晓笑着冲他眨了眨眼睛,“奴婢这不是为了报答公公的照拂之情嘛,此番言论,若是由公公讲给皇上听,必定会受到皇上的嘉奖。”
刘公公眼珠子滴溜溜的一转,“既然你有如此见识,为什么不自己去讲给皇上听?”
这老家伙,还真是奸诈,知道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情,遇事总抱着三分戒心。
辛晓嘿嘿一笑,“公公是皇上身边的人,皇上若是问起,公公随口一说,也不落刻意。奴婢才几斤几两,这种话,轮得到谁,也轮不到奴婢呀。后宫不能干政,皇后娘娘都置身事外,奴婢有几条命呀。再说了,公公若是在皇上面前出头露脸,将来能对奴婢照拂一二,也就够奴婢消受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