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晓大清早起床,将自己收拾妥当,吃饱了饭,就带着人往蜀王府而去。
半路就遇上了正在运送物资的王府家丁,说是殷离昨晚连夜跑了趟附近的市镇,拉了不少粮食蔬菜回来。
辛晓不免有些心疼,他这么辛苦,昨晚却半点也没透露给她,还陪着她慢悠悠地压马路,真是的。
然而,也容不得她多愁善感,灾民的第二顿饭,还等着她去操持。
有了前一天的经验,这第二顿饭,做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辛晓估计了一下食材的数量,觉得粮食还好说,新鲜的果蔬却是不足。
于是当机立断,上午的这顿饭,只有米,没有菜,到了晚上才给菜。
如此一来,也省去不少麻烦,可以更加迅速地准备好吃的东西,尽快给吹了一夜凉风的灾民送去。
等到她带着车,赶到城西的时候,发现包括灾民在内,几乎所有人都在参与劳动,顿时心生暖意。
没什么比齐心协力更美好的了。
“老人和孩子先来领饭了。”她吆喝道。
整治了昨天的一场混乱,今天现场的秩序明显好转了很多。
老人和孩子有条不紊地凑到木桶边,接过装着米饭的碗,默默地闪到一边去吃。
有辛晓的吩咐在,负责盛饭的婢女们都谨遵一个原则,老人孩子只给半碗饭,足够他们糊口就可以。妇女给大半碗,男人给一整碗,因为他们都要参与劳动,必须有充足的体力。
老百姓们对于这样的分配原则,倒也没有异议。
等这些人吃完,各府的家丁们也凑了上来。
他们有的连夜做工,有的天没亮就赶了过来,疲劳程度,一点都不亚于灾民。
皇命在上,容不得他们懈怠,再加上国相派人时常监督检查,各府的主子为了立功,也就督促他们分外勤勉。
这些家丁本就是在为主子争脸面,再加上劳作也实在繁重,遇上不怎么善良的主子,更是得不到应有的对待。因此部分人,心中就难免生了怨气。
有人领了饭,站在木桶前等了半天,不见有人盛菜,这才意识到根本没有菜,脸一下子就酸了。
“我们辛苦工作了一整夜,就给我们吃这个?干巴巴的米饭,如何下咽。”有人抗议道。
某些人的天性就是跟风,见有人发牢骚,也就跟着发起了牢骚。
一时间,送饭车的周围乱糟糟的。
辛晓不得已,只好朗声说:“因为蔬菜短缺,每天只能供应一顿饭所用,大家将就一下,以吃饱为准。”
“这怎么将就啊,昨天晚上的菜做成那个样子,我们都将就了,今天还让我们将就。”
辛晓心里有点恼火的,这些贵族们的家丁,平日里在各府中,跟着主子是能捞到些好吃好喝,但在这种情况下,还挑剔饮食,未免有些不明事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