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王氏的话真的有用,一直在提反对意见的吴老太终于沉默了。
虽然各人依然有各人的想法,但这场争论的最终结果,是大多数人保留了自己的想法。
在王氏和辛晓去村长家的路上,辛晓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大舅娘,我真没想到,今天你这么厉害。”
王氏轻叹一声,感慨道:“大妞,你不明白,其实我不只是为你,也是为了我自己。”
顿了顿,她接着说:“在外人眼里,我是个好媳妇,无论丈夫和婆婆说什么,我都不能反驳。所谓的恭顺,其实不也是一种软弱吗,所以才没有人把我放在眼里。上次容氏鼓动吴富娶傻女,听上去很是荒唐,但在娘的坚持下,吴富不也动摇了吗。”
话说到这里,辛晓也明白了,上次的事,王氏嘴上不说,心里已经产生了隔阂。然而对于这个时代的妇女来说,再多的不满和哀怨,也只能往肚子里咽,半点也不能表现在脸上。
王氏心中的苦,应该只有她自己能够体会了。
“大妞,你不介意我今天借题发挥吧?”王氏望着辛晓,略带愧疚地问。
辛晓笑笑,“当然不介意了,看来这个家里,也只有我们两个可以联合起来了。”
王氏笑而不语,两人一同走进村长家,跟村长说了要收留傻女的事情。
村长有些为难,沉吟着说:“你们想做善事自然是好,能为村里解决这个问题,我代表全村感谢你们。但是,把她接回家中,我怕有人会说三道四。”
村长的担忧,实实在在是为吴富着想。
王氏与辛晓对视一眼,说道:“我们已经商量好了,由娘收养那位姑娘做义女,这样就没人会说三道四了。”
村长一拍大腿,赞道:“这个主意好,只是,吴老太太会同意吗?”
“我们已经跟娘说好了,大妞还为那位姑娘取了名字,叫做吴悠。”王氏说。
辛晓暗笑,吴这个姓氏的确蛋疼,取个“悠”字,谐音无忧,算是负负得正了,总比无富无贵强。
当年的吴老太爷要是能懂得一点语言的艺术,也不会把吴富和吴贵的名字起得这么穷困。
村长当即拍板,“这就在村头贴张告示,替你们宣布这件事。”说着,叫来村长夫人,交待了一番。
之后,村长又自告奋勇地带上两个儿子,一起去村东头,负责把吴悠护送到辛晓家。
辛晓和王氏乐得有人替她们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当下也没怎么推辞,就先返回家中做准备去了。
辛晓见天色已经不早,想起明天要拿到贻果铺的点心还没有准备,便匆忙地跟王氏说了一声,就忙活了起来。
大约半个时辰后,村长父子三人,将吴悠带了过来。吴悠似乎认出辛晓就是给她粥喝的那个人,一脸傻笑着就跑到了辛晓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