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钰因着叶婵姿精心设计的那个误会,而同叶婵珠一直怄着气。
叶婵珠日日夜夜的去书房里寻他,欲为自己辩解言明。
可是,苏钰始终是冷着脸不愿见她,好似不太相信。
那一日的情景历历在目,任由她有秋水的极力作证,可叶婵珠终究还是洗不清嫌隙。
毕竟,是真的死了人!
苏钰的亲眼所见,便是他们二人之间开始疏远的重要原因。
他始终相信自己的眼睛,也不愿去相信自己的发妻。
所以,在叶婵姿的楚楚可怜和开怀大度的攻势之下,苏钰对叶婵珠渐渐的已无之前的那些好感,心里逐渐有了不满。
果然,叶婵姿够狠!
这么阴险的一招,还真使得苏钰对叶婵珠心生了嫌隙,对叶婵姿升起了怜惜之心。
叶婵姿因为受了伤,而留在了东宫里休养。
这也着实叫叶婵珠心里窝了不少的火气。
东宫里也渐渐的有了不实传言,说叶婵珠并非如表面上所看到的那么良善。
这些也难免流入到了苏钰和柔贵妃的耳边。
而至于那些,于自己不利的传言究竟是谁放出的,叶婵珠其实也心知肚明。
叶婵姿在东宫里养了两个月的伤,她的母亲孙月兰也时常前来东宫里面探望。
孙月兰经常有意无意的在丫鬟侍女面前,将叶婵珠好一通的不满和埋怨,越发衬得她们母女二人娇小可怜。
时日长了之后,因着孙月兰和叶婵姿在东宫里的久居和自然,东宫里也渐渐的有了谣言。
有人说:叶婵姿日后极有可能会被封为侧妃,因为苏钰待她看起来比对太子妃还要上心。
也有人说:叶婵姿因是被太子妃所伤,所以太子因为太子妃的原因,对叶婵姿也只是愧疚和补偿,没有多余的感情。
可是这些事儿,也只有她们当事人最清楚。
其余的人儿也只是事不关己的闲磕着瓜子,在饭后添嘴儿闲谈。
天子家的事儿,本来就不同于寻常人家。
只能说是一个字,那就是-乱。
……
朝邑三十年,圣上病重卧床,朝堂上下的一切政务,皆由太子苏钰代管。
珩王和郇王心生不服,连同自己的母族和党羽,结党营私、私结兵马、举兵城下、意图谋反。
后被叶靖元手携千军万马极力剿灭,平息了内乱。
朝邑三十一年,朝邑国内忧外患,朝堂上下个个人心不安。
圣上病重垂危,撒手不管。
苏钰手无实权,朝堂人心不稳,心志不坚。
没有人肯出面赴死降敌,只有叶靖元一人挺身而出,毛遂自荐。
叶靖元自请远赴边关,消除外敌叛乱,还朝邑国上下一片大好河山。
苏钰安心的镇守在朝堂之上,稳居平定了内乱。
朝邑三十一年末,先帝忽然仙逝而去,没有遗遗嘱和遗言,朝邑国上下举国同哀,格外悲切。
朝邑三十二年初,苏钰在叶靖元的强势镇压、竭力拥护下,名正言顺的称了帝。
他大赦天下,开垦良田,让朝邑国上下百姓安居乐业,无不称赞。
其母柔贵妃,尊封太后。
其妻叶婵珠,荣登皇后。
可是,苏钰根基不稳,朝堂之上难以令人相服。
但在镇国公-叶靖元的强力拥护和极力扶持之下,苏钰渐渐的笼络了人心,带领着朝众走向了正途。
一切,已成定局。
……
苏钰登基的那一天,叶婵珠和苏钰二人握着手,一起登上了高台,接受群臣的朝拜。
这些恩爱举止,在外人眼中看起来好不风光,可是其中的滋味感受,只有叶婵珠一人知晓。
最令叶婵珠伤心的是,苏钰始终不肯将历代皇后的居所赐予她。
只是推脱着说,先皇后曾经仙逝于那里,栖凤宫很不吉利。
话虽如此,可叶婵珠心里明白。
她的夫君不疼爱她,甚至是很讨厌她,心里也没有她。
叶婵珠为后一年多的时间里,苏钰手无实权,对叶靖元多有忌惮。
所以,因着叶靖元的原由,苏钰也难得对叶婵珠和颜悦色了起来。
叶婵珠为太子妃三年,为后一年,一直无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