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乞巧(1 / 2)

转眼便到了七月初六,明日便是乞巧节。

一大早,碧玉和珍珠便带着永安宫的一众宫女,着手准备今晚和明日所需的一应事宜。

宫中的乞巧节仪式从七月初六晚开始,为期两晚。

祈福仪式上,妃嫔宫女们在月光下摆上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瓜子等祭品。又采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

然后围坐在桌前默念自己的心事,向织女星许愿。妃嫔求龙嗣,宫女求归宿。

祈福后,宫女们将五彩丝线和七根银针取出,谁先把七根针穿完,谁就获得主子赏下的彩头。

因着永安宫乃是中宫所在之处,用于祈福的香案便更加讲究。除了等闲祭品之外,还有胭脂水粉、纸制小型花衣裳、鞋子和刺绣等,琳琅满目。

向清欢倚在回廊下,看着来来往往的宫女们喜气洋洋的脸,觉得自己的心情也跟着好了一些。

虽然已经嫁入宫中一年有余,但是每到这一日,想起向府中当下的景象,她便难以展怀。

明日便是七月七了,或许对于天底下的男子女子来说,这一日,总是意味着美好的祈盼和幸福的回忆。而在向府中人的眼里,这一日,意味着劳累、苦痛,甚至……耻辱。

七月初七,正是祖父的生辰。

祖父历来傲慢虚荣,每逢生辰,必定大办特办,不仅要宴请京中的达官权贵,还要在向府后巷摆上三天三夜的长街宴。

所谓长街宴,顾名思义,便是将百来十张桌子排在一起,直至摆满一条街。向府的下人将烹制好的菜肴端到街上,按照顺序摆在长长的篾桌上,供来往的路人百姓共同饮食。

此宴又名流水宴,即三天三夜,菜肴与食客源源不断。菜没了后厨立刻便换上新的,京中的老百姓来了一波又一波。

七月流火,邺城正值酷暑。

每年,为了办一场让祖父满意的宴席,向府上上下下,还有临时招揽的数百名帮佣都忙得汗流浃背,每年都至少有十数名下人死于中暑,还有诸多老百姓一个不小心跌倒,便被汹涌的人群踩在脚下,再也没能爬起来。

祖父甚是享受这种令平民百姓趋之若鹜的感觉,并将之誉为“与民同乐”。十数年以来,乐此不疲。

因与他的生辰冲突,向府中人从来不过乞巧节。提前两个月准备生辰宴尚且来不及,又怎敢花费丁点时间和些许银钱去置办与他老人家毫无关系的乞巧节。

有一年,她被外头熙熙攘攘的人声勾得心痒痒,便搭了梯子趴在墙头上,看着外面热热闹闹的香桥会发呆。

宽广的长街上,大红灯笼高高挂。年轻的男男女女,一对对打街上走过。他们或牵着手相依相偎,或眉来眼去眼角含羞。姑娘们和新妇人妆扮一新,在月下虔诚地祈福。

有心灵手巧的姑娘一口气穿了七根针,赢得一街的喝彩声,还有扎着双髻的小丫头嘟着嘴许完愿,小心翼翼地打开珠盒一瞧,里头已然结了一层密密的蛛网,高兴得又跳又叫……

她瞧得满眼羡慕,很想去摸一摸那鲜艳的香案,又想要一个跟那小丫头一样的蛛盒,想了想,却还是垂了眼爬下了梯子。一转头,却看见了站在她身后的阿娘。

阿娘心疼她,便命丫头在西院悄悄地给她布置了一个小香案。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她想要的东西都有。

那年的七月初七,她开开心心地过了人生中第一个乞巧节。

结果次日,她睡眼朦胧地下得床来,却遍寻不到阿娘。她要出去寻,阿娘的侍婢却死命地拦着她。后来日上天中,阿娘才回来,却神色疲累,历来齐整的襦裙上有了褶皱,行走间也不大自如。

后来她才知道,阿娘私下给她过乞巧的事情还是被祖父得知。祖父当晚在寿宴上没有发作,次日一早却无中生有,羞辱阿娘无贤无德、掌家无方,寿宴上的菜色不如以往,让他颜面尽失。

父亲为阿娘鸣不平,祖父却装作犯了头风,生生要给阿娘扣上顶“不孝”的帽子,父亲只好忍了下去。好在外祖父家势大,祖父欺软怕硬,到底不敢将阿娘怎样,罚跪两个时辰后,便将阿娘送回了西院。

只是从那以后,她便再也没心思过乞巧节。

思及往事,向清欢只觉得胸中堵塞得厉害。她侧过头,装作去赏开得热烈的夕颜花,生怕自己的情绪被宫人察觉,扰了他们热烈的兴致。

碧玉猛然抬头,瞧见娘娘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回廊下坐着,便戳了下珍珠软绵绵的腰侧,使了个眼色。

珍珠顺着她的眼光看过去,脸上的笑意也淡了些许。

碧玉同她咬耳朵,“你说,娘娘明日还会派人给老太爷送寿礼吗?”

珍珠眨巴几下眼睛,摇了摇头,“娘娘没有吩咐我准备寿礼,有吩咐你吗?”

碧玉也摇了摇头,“没有,压根就没提过。我想问来着,但是没敢开口。”

珍珠迟疑道:“虽说是老太爷不好,可娘娘如今是皇后,若薄待了祖父,这要是传出去,会不会有损娘娘清誉?”

碧玉点点头,神色有些忧愁。

二人正聊着,听得门外脚步匆匆,便转过头去瞧。

这一瞧不打紧,正是李德全,带着一溜捧着漆盘的小太监,脚下生风地进了永安宫。

他挥一挥拂尘,得意地瞟碧玉和珍珠一眼,越过二人,直接向皇后娘娘走去。

“皇后娘娘,奴才给您请安了。”

“李总管免礼。”

向清欢见他神色欢喜,便歪头瞅了眼后面那一长溜的人和东西,道:“这是怎么回事?”

李德全咧着嘴道:“娘娘,明儿不是乞巧节吗,这些个玩意儿,都是皇上特地让奴才去民间采买来的,希望您能喜欢。”

向清欢狐疑地看了他一眼,站起身来。

李德全得意地一笑,一抬下巴,排在前头的太监便将漆盘上的黄绸揭了去。

漆盘上,赫然是一小樽精致的香桥。

所谓香桥,顾名思义,便是用香搭成的桥梁,其上装有栏杆,还有五彩花装饰。祈福仪式上,人们许愿后将香桥焚化,象征着织女牛郎星已经走过香桥欢喜相会,所许心愿便一定能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