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几个大老爷们在呢,用不着你一个女娃子!”陆二柱又喝了一碗汤,“你就把家里照顾好了,就行了。至于其他人,乐意说啥就说啥!”
“那好吧。”晏如是勉为其难地应下了。
晏如是低下头,掩去了嘴角的高兴。
“哦,对了,大伯那儿,怎么说的?”晏如是吃到了一半儿,才想起来问他们去陆大春家的事儿,“我们什么时候去找二哥拿肉。”
“二哥说,随时都可以去找他买。你看看,你要买多少的肉。”陆观年道。
“我们先少买点,先买个十斤左右,试试看。要是卖的好了,我们在多买点。”晏如是道。
“行。”陆观年道:“我等会儿去找二哥说。”
“那你能不能顺便带点白菜、黄瓜、豆角和茄子辣椒啥的,我要用。”晏如是想了想,道:“最好还能找点粉条啥的。”
“你要这些干啥呢,”陆二柱插了一句话,“咱家地窖里有老多的粉条了,那些还是你奶活着的时候留下的。等会儿让老四下去看看,看看能不能吃。旁边咱家的菜园子里啥都有,想要啥,你自己去院子里摘。”
“咱们家的那些菜不够,能不能在帮我多要点啊?”晏如是说的有点不好意思。
可是,没办法啊!
她现在穷啊,只能这样了!
“你要这么多菜干啥啊?”陆二柱不解,这时候不应该是开始晾菜,囤菜的时候吗。
这怎么开始要这么多的菜呢。
“我想卖包子的时候,在卖点小菜。这离下次大集也没几天了,我得早做准备。”晏如是把心里的打算当着大家伙儿的面说了出来,“我一个人忙不过来,到时候你们也得帮帮我。”
老六媳妇儿帮家里赚钱,陆二柱啊哪有不帮忙的道理:“行啊,到时候你别嫌弃哦们笨手笨脚的就行!”
“二叔,你的手不适合。”陆老四忽然的一句话,惹得四外的人哈哈大笑。
笑声飘出了小院,惹得路过陆家老宅的人,大笑不已。
吃过了饭之后,晏如是让陆观年去地窖里找了点高粱米出来。洗干净了之后,就找了个干净的木桶,泡上了。
“你干啥呢,”陆观年刚把灶房收拾好了,晏如是费劲巴力的就木桶挪了进来。
晏如是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笑道:“我之前不是跟着我们家老爷子学了点酿酒的功夫吗,我想着这眼瞅着不是要冬天了吗。我想着给你酿点酒喝。”
晏家老爷子是十里八村儿有名的会酿酒的老师傅。
可惜啊,自从死了之后,他的那门酿酒的手艺,就失传了。
“你爷还能教给你?”陆观年帮着晏如是洗了好几遍的高粱米,道:“你娘要是知道你会酿酒,肯定不会让你出嫁的。”
不知道为什么,陆观年对她有一种特别的信任。
只要晏如是想要做的,就一定会成功的。
“我是偷学的,还不一定能做成功呢。”晏如是和陆观年合力,把木桶抬到了院子里,把里面的水都到出去了。
折腾了这么好几遍,才把高粱米给洗净了。
晏如是又把陆老四新打的水,倒进了木桶里。直到没过了高粱米,才停了下来。
“这就可以了?”陆观年惊奇地看着原本浑浊的高粱米逐渐变得清澈,“不需要在弄别的了?”
“这样泡一个晚上,其余的明天早上再弄。”晏如是道。
陆观年扫了一眼灶房,确定没什么事儿之后,才把灶房的门一锁,回屋睡觉了。
第二天早上,晏如是起来的时候,陆观年他们早就下地去了。
晏如是简单地洗漱了一遍之后,就去了灶房。
揭开锅一看,盖帘上放了一晚糙米饭,一个煮熟的地瓜。旁边还放了两个鸡蛋,灶台上放着她昨天晚上做好的黄瓜咸菜。
晏如是有点脸红。
她好像自从嫁过来了之后,就变得越来越懒了。
“老丫头,你搁家没呢?”外面传来的声音,让晏如是的眉头轻蹙。嫌弃地撇了撇嘴,很不情愿的应了一声:“在家呢!”
“你在家就好,”王腊梅很不客气地进了灶房,东翻翻西看看地:“昨儿我听二狗子媳妇儿说,你去镇子上了。你没在镇子上买点啥回来吗,今儿可是你回门的日子。”
王腊梅早早地就坐在家里等着了,等来等去的,就等到人家说她的新姑爷下地了。
这下,她在坐不住了,赶紧过来看看。
“我都是听说,这闺女儿回门的。没听说,还有丈母娘上门的。”晏如是语带讥讽,“怎么,家里的钱不够花,所以打算把自己也卖了,换点钱儿给你儿子花吗?“
要是晏如是没猜错的话,肯定是她的那个宝贝儿子干了啥事儿了。又要找她这个不咋看得上的闺女儿帮忙了,要不然她这娘,打死都不会登他们家的门。
“你这是咋说话呢,咋地,我这个当娘的,就不能来你家看看了?”王腊梅的三角眼一掉,推开了站在她跟前儿的晏如是,大步流星地进了晏如是的屋里。麻溜地上了炕,把炕柜里的东西,翻得哪儿哪儿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