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而治之(2 / 2)

郡主降临 大长公主 1724 字 3个月前

如同下雨之前燕子低飞,洪水爆发前老鼠搬家,地龙翻身前野狗乱吠一般,若问他到底有什么迹象可寻,他大概会说那是一种有人要掉脑袋的感觉。

慕容远看着案前的三份内容相同,角度不同的奏报,冷笑出声。

第一份是他最尊敬的姑母大长公主的上书,她孙女昭阳郡主终于在半年后想到了她这个祖母,给她写了一封报平安的家书,因皇帝之前询问关怀过,所以上报以慰圣听,他的表侄女此刻正在姑苏城内的公主府养病;

第二份是他最亲爱的弟弟安王上奏,他自南疆归来,路过姑苏城,偶遇未婚妻徐诺,记起之前皇兄的嘱咐,所以决定逗留些时日,代姑母照顾病重的未婚妻;

第三份是他最信任的暗卫首领密报,他奉皇帝密令暗查大长公主江南的一百三十五处宅院,在查到第一百三十二处的时候,终于在姑苏城公主府内发现昭阳郡主的踪迹,特来请命,下一步该如何行动。

慕容远将三份奏报都揉在掌心,扔到一边的鎏金痰盂里。

这突然冒出来的“徐诺”是何方神圣,本以为养病一说只是姑母的缓兵之计,待她接受现实,总有一日会放出徐诺不治身亡的消息,却不成想竟等来这么个结果!

更可恶的是,前几日阿瑾来信说边疆稳定,已命他启程回京!慕容远站起身从一侧的博古架上找了一张舆图出来,自南疆回京姑苏这条路不是最近,却是最多人走的,只因一路官道,车马易行,他自南疆归来并不急迫,还带着一千来人,走这条路倒也说得通。

慕容远闭上眼睛,这世上难道真的有缘分一说?

他派人寻了半年都如石沉大海一样不得其踪,而阿瑾只是路过江南就能偶遇,他可不信什么缘分,必是姑母提前给阿瑾去了信,姑母到底想做什么?难道非要弄个假孙女塞给阿瑾?

慕容远盯着左侧的一摞奏报若有所思,不多时便从中捡出一份,看了几眼,提笔给慕容瑾拟了一道圣旨,又给了那暗卫头子回了密令,再想到姑苏城中的老熟人,又写了一封密信,心头稍宽。

回头看着鹌鹑一样缩着头的李如海,皱着眉轻咳了一声。

李如海忙凑上前来,“陛下有何吩咐?”恭谨中透着认真,让人挑不出半点错处。

“你!先去内务府找一盆茉莉花,亲自去一趟大长公主府,交到姑母手中。”

慕容远面沉如水,声音平静。

“奴才领旨!”李如海跪下领旨,却没立刻起身退下。

他不知是否皇帝还有口谕,静待几息,见皇帝已经转过头去,才悄然起身,弓着背,小步快速退了下去,出了养心殿丈许。

他深呼一口气,几十年来的伴君生涯丝毫没有让他习惯这种如履薄冰的生活,反倒让他越发谨慎,珍惜这颗在阎王殿前徘徊过数百次却依然长在脖子上的脑袋,笑着摇了摇头。

看了看新鞋,随王伴驾最大的好处就是鞋子不容易脏,可是最近这鞋子怕是要脏得快了!

对圣上所赐的茉莉花大长公主甚是重视,让人安置在一处离京城颇近的庄子里,并下了命令,以后这个小庄子只做茉莉花房,还将这庄的名字都一并改了,上书五个大字:茉莉锦上园

几日后,身在江宁驻军中的慕容瑾也收到了皇帝的圣旨。

皇帝罗列了一系列近年来姑苏城乃至江宁地区的陈年旧案,和一系列棘手问题,大大小小十来件。

每个案件都不简单,否则也不会拖了这么久还悬而未决。

尤其是这匪患一事,十几年来官府出兵数十次,连根汗毛都没抓到。

上次好不容易在绿地山庄被徐诺一窝端了,竟又让他们一个不剩地逃了出去!

慕容瑾皱起了眉头,本就难办,还全都是限期办理,慕容瑾对他皇兄这围魏救赵的本领暗自佩服。

看来短期内他怕是要忙于这些事,没办法好好与这徐诺加深感情,再进一步了!

与此同时,姑苏城内一处老宅院中,一个须发花白的老者对着一封信目瞪口呆。

这本金刚经的字体虽然俊秀,但是与一般闺阁女子相比并无什么不同,也没什么可以值得另眼相看的,顶多算是规整,圣心难测啊!

还有些金刚经难道是昭阳郡主写的吗?

他一个老头子该如何去要这个小姑娘的书信?

还有观察她的形式风格,事无巨细上报,又是怎么一回事?

他没记错的话这昭阳郡主是未来的安王妃啊!

这大伯子派人暗中观察弟媳妇,怎么想怎么觉得怪异!

与此同时,暗卫头子接到的密旨就简单多了,只有四个字:意外身亡!

在皇帝身边伺候多年的暗卫头子内心凌乱,字越少的旨意越难达成,身亡好办,这意外,只能伺机了!

徐诺每天吃好睡好地努力生活着,只是与之前不同,她脑中经常会浮现慕容瑾的身影,她一遍遍的问自己,他到底有没有怀疑她是瑶妃?

他们街头相见,他眼中分明就是惊喜,他为何不意外?这中间出了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