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 / 2)

有凤来仪 夜纤尘 1594 字 2个月前

与赵青鸾商定后,碧游决定收手不再置孝贤夫人于死地。而今她手中握有可控人心智的药粉,到时若是她再耍什么花招,她便可以其之道,还至彼身。

赵青鸾原先打定了趁着三日后宫外花坊进贡名花贵草的机会混出宫去,因花木班苌姑姑与云清是旧识,便可从中打掩护。最为重要的是,有个人愿意帮她离开,并承诺带她远走天涯,再不理会这世间纷扰。她与那人也是旧识,前些日子因碧游到访昌乐宫而重逢。往年他便对她生情,而今她愿意抛弃德妃的名分与宫中的一切随他出宫,这世间情缘,总是难以预料。只是难以预料的还有承诺仅仅是一句虚言,她所企盼的一切美好,却被那个人亲手毁掉。

白天时,她佯装成花木班的宫人修花护草,多亏了苌姑姑的护佑,自打被碧游藏到这地方来,她过上了在这宫中最为自由舒心的日子。虽没有锦衣玉食,没有无上的荣宠风光,却比往日要更为安稳。可是这一日,那个她心心念念的人出现在她所居的耳房时,她一如常地扑向他怀中,却被他缓缓推了开。

她觉察到他的异样,不由面色一变问道:“阿洵,可是有什么事情?”

那人一身侍卫衣衫,正是前些时日楚宣派在碧游身边监督保护的人。他名为柳洵,当年也随楚宣南征北战,后来楚宣得了天下,他便留在宫中护卫统领,后因韩时坠崖亡故,本应让他接替其将军之位,孰料他拒不肯授,只得仍旧让他做了御林军的统领。然而他执意留在宫中的原因,也是为了赵青鸾。

年幼时他与赵青鸾自小相识,后因参军而远离家乡,一对璧人自此失联,多年后再相见,她已身边宫妃,而他是这宫中军卫统领。即使相隔咫尺,却是远如天涯。

“青鸾,我们只怕是走不掉了!”他在离她两步之远站定,长眉深锁,面色凝重。

“为什么?难道有人发现我在这里?”赵青鸾边说边瞧着他面上变幻莫测的表情,声音更为嘶哑:“莫非是,你不愿意?你这是嫌弃我了?”

“并非如此,只是……你的事情,皇上早已知晓了!”柳洵抬眼看了看她,把话说完,便垂下眼帘不去看她。

赵青鸾面色一白,身形晃了几晃,被他及时地扶了住:“依他的睿智,他怎会不知?况且那一位又是他极钟爱的人,她的一举一动,皆在他的掌控之下。但凡她有个什么动作,他皆了如指掌!”

她听了他的话,略一思忖,这才缓缓将他推开。她心里头明白,他在其中亦是为难,不过皇帝之所以能掌握碧游的一举一动,他实在是功不可没。

“皇上之所以能掌握她的举动,这全要依赖你吧?是不是你向皇上挑明了一切?”她轻咬下唇,怔怔地望着他,语意艰涩地发问。

柳洵面色微变,拧眉看向她,稍显迟疑,最终朝她点了点头:“自淑妃娘娘在长乐宫动了胎气之后,皇上便有意详查。加之近来皇上考虑到授封之事,便意欲将此事交由我去办。我本欲趁结了此事便辞去职务,谁知接手才发觉长乐宫那一位涉事极多。我自知无法追查下去,谁知却是骑虎难下,近日皇上又频频追问,支吾之时便被他瞧出了端倪。后来我才知,他不仅仅指派了我一人彻查此事。”

“于是你便将我与碧游的事情都说了?”赵青鸾一时没了主张,两道蛾眉紧锁,眼眸中水光氤氲。

柳洵点了点头,却不再言语。他一向寡言,唯有对她不是,然而此时,他并不想辩驳。他只觉得,无论能否与她长相思守,就算以后她留在宫中,皇帝要恢复她的封号,抑或是再宠幸于她,都没有关系,只要她好好地活着便好。

“你傻呀!”赵青鸾抬手重重地捶向他的胸膛,话音未落,泪便流了下来。

“青儿,此案你算是唯一的人证,若想就此让罪人伏法,你必须出来做证。毕竟这件案子不是我一人在查,若是被别人先行查出,只怕连你我之事也要被抖落了来,我倒是无所谓,只是怕你受连累!”

柳洵顺势将她拥入怀中,絮叨地说了许多,皆是肺腑之言。

“与其藏着掖着,倒是不如被抖落出来。只要能和你在一起,就算是死,我也甘愿!”赵青鸾窝在他怀中,语气哽咽地答道。

“可是我不愿让你去死,就算皇上要治罪,也应由我顶着。这些年来,你受了这么多苦,若不是碧游姑娘,只怕我仍旧如往年一般无计可施、袖手旁观。这些年的沉默,是我太过自私了,我总以为,你活着便好,到头来才发现,你所受过的煎熬,我不能体会十之一二。不过,以后再也不会了!”

柳洵心知往后再无这般机会,紧搂着她絮叨地说着,真想此时此刻能把一辈子想对她说的话都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