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 通过县志找线索(1 / 2)

“马车在前面拐角消失不见了。”

袁粟立马掀开轿帘,斥道:“混帐东西,叫你们跟紧了马车,白瞎了五双眼,还不如掏出来喂狗算了!”

酒足饭饱的县令大人比先前更重了,轿夫们只吃了几个柿饼垫肚子,本就饿得无力,还要一起抬这么重的人,每走一步都跟上刑没什么差别。他们敢怒不敢言,继续抬轿。

袁粟左看右看,“这条马路不正是回县衙的路?”

“县尊大人英明。”

回县衙的路,他们很熟,为了早点去吃饭,便都一鼓作气抬轿赶往县衙。

到了青阳县衙,石狮子旁停有一辆马车,李赫在旁踱步。

袁粟下了轿,往马车里一探,刑部侍郎双手按住大腿,坐姿端正,闭目养神。他好心提出:“侍郎大人,县衙里有客房,可供您躺下午憩。”

“不必了。”

被一口回绝,袁粟也不好再说什么,走到李赫身旁,低声问:“大人,您那两位同僚呢?”

“如厕去了。”李赫故意扯了个谎,来试探青阳县令。

袁粟一听就像假话,也睁眼瞎掰扯,“民宅有茅房不上,专程绕到县衙来上茅房,难道县衙的茅房气味独特些,与他们八字相合?”

李赫绷不住,捂着肚子笑道:“哈哈,你他娘的真是个人才,连八字相合都说得出来。实话告诉你,他们去给朱家人送饭了。”

“这等小事,随便叫个衙役送去即可,何必亲自跑一趟?”袁粟不解。

李赫回道:“亲自送去,混个脸熟,也表诚意。”

这时,姜棠与朱益群并肩迈过县衙门槛。

李赫迎上前,“怎么样?他们是不是一看见鸡鸭鱼肉就两眼放光,扑上去抢着吃?”

“起初,他们闻到肉味都要吐了。看我们当面吃下,他们才敢吃,好像都忘记怎么吃肉了。”朱益群带着怜悯的语气回道。

袁粟可不想落得个克扣牢饭的名声,忙辩解道:“虽说县衙日常伙食以素食为主,逢年过节都会加上荤菜。中秋节至今,也才不到两个月没吃肉而已。”

“袁县令,你上任后,有没有编纂过地方志?”

“今年初开始编纂,尚未成书。”袁粟明白刑部侍郎找地方志是为查金家人去向,再道:“侍郎大人,今年初,知府大人来过一次青阳,给下官一本《池州府志》,让本官照着《池州府志》编纂《青阳县志》,里头包含地图、宗族迁徙图等,定对侍郎大人极有帮助。《池州府志》非常厚,请各位大人随下官去取来给侍郎大人过目。”

地方志,大有省志,小有乡治,分疆域、面积、大事件、户口、田赋、杂税、风俗、方言、人物等方方面面,力求外人翻开地方志便能迅速了解本地风俗人情,也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史实资料。因而,凡是盛世,明君都会要求全国省府州县编纂地方志。

既然朱家村的村民们无一人晓得金家人搬去哪,只能说出搬到百里之外的宗族去。至于这百里外,属不属于青阳县,一翻看府志地图,再看各大宗族聚集地,便能确认大致范围。再去当地找人,不论是寻求官府的帮助,还是问当地村民,都不再是什么难事。

诚如袁粟所说,《池州府志》厚而重,共十二本线装本,全摆在四方桌上,姜棠翻到疆域图,便递给应硕查看。

“姜棠,你再找一下金氏宗族聚集的地方,我好在疆域图上标出来。”

众人对此地并不熟悉,先从密密麻麻的字里找出金氏宗族住的多个地方,再由应硕分析哪些符合金家人搬迁百里之外的地方,剔除掉位置太近或太远的,最后锁定铜陵县的澜溪乡!

“走了。”

应硕一声令下,三人齐上了马车。

案子归青阳县管,但铜陵县澜溪乡属于铜陵县令管辖的地方,袁粟身为青阳县令,跟去似乎不大妥当。可他要是不去,便不能掌握案子全部线索,后面会极为被动,甚至被揪出许多错处来。

他拿不定主意,开口问:“侍郎大人,下官要不要去?”

“路途遥远,袁县令不必跟去,留在青阳县衙办公。待我们办完事,自然会回来。”

“下官恭送各位大人。”

袁粟屈着身子,目送马车远去。

午后,秋困袭来,四人皆困得睁不开眼。李赫和朱益群腚伤没好完全,又怕颠簸,一个趴于条凳上,另一人趴在凳下。姜棠一介女流,没好意思睡得那么豪放,学着应硕的样子,以头靠着马车厢,闭眼前面。

马路凹凸不平,时不时有个大坑,直把她颠得头昏脑胀,迷迷糊糊间挨着一个枕头般柔软的东西,便踏踏实实地睡着了。

应硕睁开眼,右腿与她的侧脸相贴,哪怕隔着直裰下摆与长裤,那一团像着了火似的。纵使命案搅乱他的心神,他也不会忘记内心深处有一块清净之地全是她的影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