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她没弄错!
难道,这便是暮谌叮嘱的那句异常?
简直奇怪,花朝睁眼,打量着太后的脸色。
“怎么了,看出什么了?”太后直视着她的眼睛,疑惑道:“哀家是哪儿不好?”
“臣女学艺不精,没看出异常。”花朝收回手,不动声色道:“您凤体康健,可能出现这些症状,就是因为天气转热了。”
“等过一阵子,适应就会好转。”
“哦?”太后将信将疑:“需要多久?”
“因人而异。”花朝顿了顿,又问:“不知道太后娘娘近来吃的什么补品?”
“您问这个做什么?”金嬷嬷狐疑道。
花朝笑了笑,解释道:“太后娘娘身子倦怠是因为天气逐渐转热,饮食上更要注意。”
“热性的东西要少吃,阴阳调和,症状才能消的快。”
金嬷嬷这才一一把太后吃的补品说了出来。
花朝点点头,道:“是有些滋补过甚,鹿茸暂时别吃了,每日喝点花胶参汤就行。”
“且不用顿顿补着,一日一顿,中午喝就行。”
金嬷嬷不敢应声,看向太后。
太后点点头,嗯了一声:“你说的也有几分道理,哀家明儿就让人减少补品的次数。”
两人说了会儿话,才谈及昭安公主的冥寿。
太后拿出刚才看的东西,道:“这些是你母亲在世的时候,写的诗词和画作,哀家一直留着,当个纪念。”
“她去的时候,你尚且年幼,估计也没多少印象。”
花朝接过来翻了翻。
册子早就老旧,纸张发黄,带着颜色的图案都有些许褪色。
册子周围都翻毛边儿了,看得出来太后经常翻看,又极为仔细。
花朝一一看去,赫然发现太后先前说的那首诗。
月出西山,其行垚垚。
可只有这一句,算不得诗词!
后面那句妖魔鬼怪,无从匿隐,魑魅魍魉,皆安此命,压根不在。
花朝仔细看了看,也没有修改的痕迹。
“你也喜欢这句?”太后见她盯着这几个字,笑道:“哀家当时读到,就觉得很有意境,所以后来给你赐名,也用的这句。”
“再说这是你母亲写的,也算你和你母亲有些关联了。”
花朝收回眼神,和太后的视线对上,笑道:“多谢太后娘娘的良苦用心,不过就这一句,算不得诗词啊。”
太后叹道:“哀家问过昭安,她说是一首诗,不过后面还没写完,唉,等不到下一句,她就没了。”
写诗哪有只写一句的。
而且花朝的母亲是沈氏的人,沈氏千年前和肖始一样,与她缔结有契约。
她虽然被镇压封印,契约依旧生效。
哪怕流传多世,沈氏后人可能都不知晓此事,但传世的本能还在。
所以花朝当时苏醒回到丞相府,能准确的找到信物去玄易阁相认。
这也是为了昭安公主在冥冥中,会嫁入花家的缘故,他们祖上也是如此,每隔几代,会有联姻。
作为沈家的人,沈昭安为何会写封魔咒?
还是说昭安公主发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