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南下赈灾(2 / 2)

全部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皇帝并未亲自送行,是霍玄宸送他们出城的。

叶珑坐在马车里面并未露面,只听到霍玄宸的笑声爽朗。

出京城五里地后,霍玄宸就折返回去了。

这一行人加上车夫,也不过七十余人。

叶珑从马车里面钻了出来,上了匹马,和易衡觉并排前行。

在队伍中看到了不少的熟面孔,都是虽易衡觉去过边关打过仗的人,一等一的好手。

“咱们这次要去多久啊?”

易衡觉没忍住乐了:“军师现在才问,是不是有些来不及了?”

“我是军师,横竖是吃你家的月例的,去多久不是去啊。”叶珑悠悠的道。

“此去要一路到浙闽一带,按照我们的脚程,得月余。”

他们这帮人算是脚程快的了,叶珑担忧的回眸,看了那几辆运送音量的马车。

这目标也忒大了,若是被山贼草寇什么的盯上了,就没了。

叶珑没想着路程时间,倒是想了此行的利害关系。

她戴上兜帽遮住了太阳:“我看这回咱们去的路上是有惊无险,回来的路上才叫精彩。”

皇帝给的是真金白银,自然是想这要赈灾的。

可赈灾目的一达到,难保不会像边关那时,卸磨杀驴,动起手脚来。

“吃冰糕吗?”

“嗯?”

怎么突然来了这么一句,叶珑还没反应过来,易衡觉就跟变戏法似的拿出了一个食盒来。

里面有几块冰糕,一打开盒子还冒着白气。

说是冰糕,却不是叶珑想的那样的雪糕,是用牛奶做凝结成块,像是在吃奶砖一般。

叶珑捧着那食盒吃起来。

路线是李伏昆规划的,基本都是山路,虽然绕了一些,可一路上风景秀丽,还有树荫遮挡,反倒是比官道要舒服的多。

在山涧行走舒适,也只有正午十分日头当空时有些炎热罢了。

临近傍晚,几人到了歇脚的地方,是一座小城,就在山中。

却繁华的很,遍地都是客栈,就是易衡觉一行人马在此也不会觉得稀罕,里面的人穿着特色的民族服饰,尤其是腰间,都挂着形色各异的铃铛,走路时发出声响,却也不觉得吵嚷。

“这里是永乐城,是进京的要地,经商公办都会途经此处,因此格外的繁荣。”易衡觉解释道。

进了城,几人都下了马,许彦津在后面带着队伍,李伏昆择取前头找客栈了。

“那些铃铛是当地人的家徽。”

“家徽?用铃铛?”

这倒是稀罕的很,叶珑闻所未闻。

易衡觉似乎对这里很熟悉:“相传这里从前是靠买铃铛发迹的,因此这里的铃铛也多,有趣的很。”

说着,易衡觉就在一个小摊位面前停了下来,老板是个精瘦的男人,脸上洋溢着笑容十分热情的招呼道:“二位客人是京城来的吧?”

“这个铃铛是我们永乐城的特色,不如买一个挂在身上,留作纪念?”

这老板也是精明,光是看二人的衣裳料子就知道是从京城来的了。

易衡觉在里面拿了个翠绿的玩意,通体圆润,叶珑接过来发现是用竹子做的,可是晃了两下就听见了声音。

竟然清脆的很,如鸣佩环。

不由的多晃了几下,易衡觉勾起唇角付了银子。

“这里面到底装的是什么啊?”叶珑翻来覆去的看,都没瞧出里面的东西是什么。

“是当地的一种石头。”

石头?石头能发出这种声音?叶珑才不相信。

“不是石头撞击竹子发出的声音,是石头碰撞的声音。”

一语惊醒梦中人,叶珑转瞬就将铃铛挂在了腰间。

落脚的客栈是城里最大的,叫做清河客栈。

易衡觉一行将占了那一层的所有房间,叶珑是单间,就在易衡觉的隔壁。

这里的建筑也十分有民族特色,就地取材多是用木头或者竹子做成的,且一楼多为吊脚。

说是为了防潮。

叶珑洗了个热水澡后,发现易衡觉送来换洗的衣服是当地的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