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兔收光,远鸡戒晓。
经过昨夜之事后,邱林部大帐内的气氛愈发凝重。
邱林灼延抬眼扫过下站的刘参军,面上闪过一丝暗嘲。他是从来都瞧不起类似刘参军这种贪生怕死、背主弃义的中原人的,但在需要的时候又不得不用他们。
邱林灼延悠悠地开了口,“刘参军几次立功,本王都是心中有数的。”
少年时期曾被他认为是边关一众将士中最惹人生厌的刘参军,不想后来却成为他得力的内应。不但在盛阳秋调任之际,让自己有机会夜袭边关营地重伤莫致之。更在此番劝降樊渊一事上,起了关键的作用,让此次南下中原得以顺利进行。
刘参军上翘的小胡子顿时来了精神,随着他嘴角上提的笑容不禁又翘高了几分,“多谢王上器重,下官一定不会辜负王上厚望。”
他在边关多年,怀晋为大将军时便是参军,盛阳秋接任后仍然是参军,即便立了一些小功,却还是没什么太大的起色,因此才投靠了邱林灼延。
对于这样的决定,他从来都未后悔过,甚至每每想起都要沾沾自喜一番,若非邱林灼延赏识,他哪里能有今日的尊崇地位,可以接连娶上好几房小妾,为刘家传宗接代,延续香火。
邱林灼延皮笑肉不笑地盯着眉飞色舞的刘参军,冷声命令,“江州城不易攻取实乃本王心头大患,本王已经与须卜且渠等人商议过了,派刘参军入城议和。”
“议和?”刘参军猛然抬起头,只当自己听错了话。
他们远道而来为的是占据中原,而此刻邱林王却说要与朝廷讲和?
邱林灼延唇起讥笑,踱步帐内,“刘参军啊刘参军,你也算是个有头脑的人,怎的连本王这点意思都不清楚?”
他当然不会真的讲和,不过是借机一探朝廷虚实,何况朝中有接应他们的人,此一番正好是汇合意见的好时候。
“中原人以为靠着一些雕虫小技便可耀武扬威的话,那便让他们这么以为好了。”
虽然极其不愿意承认,那不知名女子的计策的确令他大伤脑筋,但是这并不能阻止他攻城的决心,既然不能强攻,那他便让中原人主动投降。
刘参军思忖片刻,眼睛忽然一亮,抬起双手打了个手势,“王上的意思是……”
刘参军看到邱林灼延赞许地点点头,马上无比恭敬地行了礼,“王上英明,好一个里应外合之计。”
固若金汤的江州城在日阳下烨烨生辉,连番的取胜让众人心头为之一舒。
“四少夫人好计谋,不动用一兵一卒便轻易让夷狄退了兵,想来不日之内定能收获更好的消息。”盛大人毫不吝啬地夸赞。
“盛大人客气了,我居于此城,自当尽心竭力,”怀袖说得波澜不惊,“邱林部远道而来,绝不会轻易离开。短暂胜利说明不了什么,城中粮草、器械、人员……这些与战时相关的事情都需要及早做好周全准备,防止旷日持久的消耗。我们还须做好充足准备,以备万一……”
盛大人尚沉浸在因退敌而被众同僚恭贺后的喜悦中,对怀袖之语充耳不闻。忽见兵卒来报,不再理会怀袖之语,命兵卒进来回话。
“大人,邱林部派人送来书信,说是要朝廷议和。此刻正等在城下。”盛大人欣喜若狂地急忙接过书信,迅速浏览过上面的内容后,马上命兵卒们开城门迎接邱林部议和官员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