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路途遥远观风土(2 / 2)

空山宴 昔往矣 974 字 3个月前

而至于行文,举子们更是为了出奇出新,竞相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若是引经据典,提及被后世诟病的有过之人,举子们就故意不写其悲,而称其能;若是写漫漫相思、寂寥分别,举子们就便要写得锣鼓喧天、豪情万丈,恨不得立刻道一句“兄弟江湖路远,请快快离去,再见不送”。所有作品的末尾,总要附上两句干谒诗,例如“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实在是将野心写在了明面上。

见卿如许听了一阵纳罕,对南蒙人行卷时颠覆诗文传统意象的乱象的好奇之心愈涨。林疏杳才又笑了笑,慢悠悠地开始分析时弊,讲述这些现象背后的时政缘由。举子们肆无忌惮地创新之举,与执政者的态度也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南蒙王室空乏疲敝,读书人不认为干谒是谋取私利,而是他们真心怀揣着鸿鹄之志,看不得帝国日渐凋敝,所以为了国家不流失人才,才振臂高呼自己有能力让帝国统一诸国的梦想更进一步。而因南蒙官府与江湖门派多年来相依共存的基础,铁血豪迈的侠士也参与政治,文士们也沾染了些许江湖侠气,看不过眼的总要指上一指。而南蒙一向对江湖包容,也对文士包容,更助长了干谒风气,倒也形成了文人彼此相重的局面。

但行卷制亦有弊端,因为过分倚重士族公卿,导致满朝上下贪腐包庇之风盛行。腐朽的气息已经从帝国的内里蔓延开来。若无大刀阔斧地改革,恐难以改变局势。

林疏杳浸**官场几十年,对于南蒙和大宁两国的深浅早已看得清醒透彻。此番同卿如许讲起,认知角度辛辣,看法一针见血,常常令卿如许深受启发。

途中但凡遇到车马休歇之时,卿如许常常独自走开,站在一处风景宜人之地,默默出神。

林疏杳知她喜欢独自沉思,便也不加干预,只令人远远跟着,待得要启程了才派人去请回马车。

可卿如许似乎每次独处回来之后,心情似乎都要更好一些。手边时常带回一两个木雕的小玩意儿,但都是狐狸——形态各异的小狐狸,吃饭的,打盹儿的,眯眼笑着的,脸上写满不高兴的。

那时林疏杳就会看看跟在卿如许身边的少年阿争,再无奈地摇摇头。

而阿争就朝卿如许滋一滋舌头,再回头朝卿如许方才待过的地方回看几眼。

那里寂静一片,只是无风,却有落叶从树上盘旋而下。

而在大宁,大理寺着手审理两位皇子后,承奕提交了一份承玦与逐夜人的往来信笺,而肃慎的欧阳静池也传来信函,有两位逐夜人签字画押的供认书,证据也直指向承玦。

这一项铁证,实在不利于承玦。

宁帝一怒之下,撤去承玦的领军之衔,并令其于王府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