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荷枝(1 / 2)

妾闻春 东风著意 1781 字 3个月前

萧道衡和程九疑皆是陛下跟前的红人,青词是方士斋醮时所要人撰写的祝文,而那萧道衡因为写的一手好青词,而受陛下亲睐,故名青词郎君。只是那萧道衡不喜名利,除了撰写好青词托人交给陛下,平日里头并不会出现在人前。

而这程九疑,则不同。他居于九华观中,平日头也会出现在朝堂之上,与陛下商议政事,而陛下所要求道炼丹,他自然也在一旁侍候。他不仅是个道士,还是个权宦。

权宦这词,其实很暧昧,他手中掌握着权利,善恶皆在一念之间。若说此人并非大奸大恶、恶贯满盈之徒,也没有做出什么贪赃枉法、**掳掠之事来,但是在百姓的眼里头,陛下欲往长生之道,而他哄骗陛下、令得不下不理朝政,终日求玄问道,那定然算不上什么好人。

柳十一与这程九疑是个什么关系?

虽说在姚七娘的观念里头,在这名利场上游走之人没有半个干净,半个手上不沾染些污垢的,但是柳十一对陛下求仙问道一事,又是抱有什么想法?

刚踏入九华观,便见不远处一个炉鼎中有轻烟冉冉而起,四周玉树琼花,竹林青葱,算得上一处清幽之地。

柳十一牵着姚七娘走在前头,忽然出声道:“你在建康城见过的子宜,便是这九疑道长的侄子。”

哦,原是如此。姚七娘心中了然,怪不得都姓程,原以为是巧合。

随后柳十一又缓缓道:“九疑道长虽只长了子宜三岁,但辈分上的确是他叔叔,他儿时便来到道观清修,如今算算,已有是多年。”

“你们很熟识?”姚七娘不由得出声询问道。

柳十一低笑一声道:“比常人熟识一些,却也没有至友人的地步,九疑道长此人深不可测,七娘到了他面前注意别说错什么话。”

她自然是不敢说什么,不过柳十一这般说话,她便有些不高兴了,还当她是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呢。

心中虽是不悦,嘴上却还是乖顺的应了一声:“妾知道啦。”

穿过一座直桥,便到了一处池塘前头,如今已是入夏,池中荷花娉婷而立,荷叶亦是青翠欲滴。不远处一着月白色道袍的男子,手中拿着拂尘,身边停了一只白鹤,还有两只白鹤正在他头顶之上相环而飞。

乍一看倒是仙风道骨,姚七娘心中想着,便见着那男子回过身来,便有一张清俊舒朗的脸映入眼中,虽是清俊舒朗,但他不知为何无端得令姚七娘生出极为敬畏来,眉心一颗朱砂痣,凤眼狭长,眉毛亦是细长,鼻梁高挺,唇却生得极薄,唇瓣也比常人嫣红些,与他眉心那颗朱砂痣诡异的契合,他头上只别了一根简单的血玉簪子,虽是束着发,却有几分飘逸之感。

九疑道长程十七。

姚七娘只略略瞥了几眼便收回了目光,躲在了柳十一身后。

“道长。”柳十一上前停在那程九疑两尺外的地方,随后微微一揖。

程九疑见柳十一前来,唇角微微勾起,出声道:“丹阳城的事情都办完了?”

柳十一做完揖之后便直起身来,回道:“发生了一些事情,算不得办完了。”

“既是没办完,那找我做什么?”程九疑淡淡道,语气并不算恼怒,随后他微微别过头,见着柳十一身后的那小姑子,一笑道,“这是你从丹阳城带回来的小媳妇?”

小媳妇?姚七娘心中好笑,差点笑出声来,面前强忍着,眉头却因为憋着笑来拧成了一团。

柳十一清咳一声,也从容道:“姑且算是这样。”

程九疑手中拂尘一扫,看了看姚七娘,又看向柳十一道:“我算得你命中克妻,虽说日后不能再续弦,但这小妾么,你若愿意,十个八个纳进门,也没有什么问题。”

柳十一微微一笑道:“九疑道长多虑了,这等齐人之福,十一可享受不起。”

程九疑却颔首理了理手中的拂尘续道:“那日见你食了五石散后,身下之物甚伟,这十个八个不行,三个四个想来你应是吃得消的。”

噗!

姚七娘忍不住笑出声来,她捂着嘴使劲的憋着笑,这程九疑一介道士怎么却是满口荤话?他在皇上面前也是这样的吗?

柳十一见姚七娘笑出声来,也不多说什么,只是对程九疑道:“道长莫要在这小姑子面前调侃我了,若多说几句,只怕日后**上在这姑子面前可抬不起头。”

程九疑扬了扬眉,那额心的朱砂痣也随着他的神情妖冶了几分,随后他又缓缓出声道:“赤黄之术也我道家之人所涉猎之术,柳先生不必如此拘束。”

他神情一本正经,好似真的在说什么大道理一般,姚七娘见了,不由得又笑出声来。

见姚七娘在一旁笑声,柳十一没有半分局侧,而是又转而对程九疑道:“道长,若是再这般说下去,在下可就没时间动笔写青词了。”

听到青词二字,程九疑面色笑容一僵,随后露出笑容来,朝柳十一道:“都怪那该死的萧道衡,分明知道我手中青词不够,却也不肯给我多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