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傻柱走(2 / 2)

他马上骑车回机械厂查看。

果然一进到仓库区域,就看到一堆人围着叉车记录,

闫解放点点头,他安排的二十多名机械系专家根据他的图纸已经造出来了,现在正在对这叉车进行调试。

这1.5吨小叉车先将就着用吧,什么时候发动机做大了再上马载重量更大的叉车。

“怎么样吴教授?这叉车没问题吧?”

吴教授是青大机械系教授,“没问题,按照图纸再做不出来,那我们就白活了。”

闫解放点头,“那能达到量产?”

“应该可以,”吴教授点头道。

“我们先生产一百台放到各个工厂厂房里当运输工具,如果还有什么需要改进你们可以提出来。”

本来还打算看看录音机厂,现在没这想法了,等明天有时间再说吧。

回到办公室,他正想传送漂亮国船厂录制资料。

傻柱这时突然找上门来。

“我说闫解放,你这里够滋润的,比轧钢厂环境好多了。”

闫解放看着这个傻不愣登的傻柱,也不知道这家伙脑袋被没被门挤过。

“有事说事,没事出去!”

“有事,真有事,我这不是过来和你说一声吗,我打算调回轧钢厂。”

“调回轧钢厂?那边接收你吗?”

傻柱嘿嘿傻笑,“这不是找到关系了吗?”

闫解放看破不说破,不就是找的杨厂长关系吗?“这可是你自愿调走的,可不是我逼你的啊!别以后说我故意挤兑你走的。”

“哪能,我是自愿走的!”

闫解放点点头,“那你把调走事情写清楚了,可别到时候找后账。”

傻柱脖子一扬,“大丈夫一口唾沫一口钉!说话算话。”

闫解放直接同意签署了傻柱调走的公函,就轧钢厂那福利能比得上机械厂?

明年开始分房不说,福利待遇都给安排上,现在不上车以后再也没有傻柱机会了。

傻柱高兴的调回轧钢厂,他总算找到他的知音老杨了。

第二天闫解放来到录音机厂视察,

只是看着现场凌乱的生产工序他不禁皱眉。

他当时从外国进口了录音机生产线,只是交给一个电子厂过来的叫武强的年轻人管理。

这个武强曾经是电子厂车间副主任,正是因为他有管理经验,闫解放才调过来的,只是现场的情况让他有点失望。

“武强,为什么现在我们工序还这么凌乱?”

武强看到厂长来了马上跑过来,

“厂长,我们现在是试生产阶段,工序还在编写之中,而且我还要去调配电子厂那边新出厂的电子元件,这根本忙不开啊!”

闫解放尴尬,他手下就这么几个能用的人,他也没有办法,看来还是自己太主观了。

“调配电子元件和配件的事情你要交给其他人处理,我们工厂现在要加班加点的制造录音机。”

武强点点头,“没问题,我们录音机厂估计还有半个月就能理顺了。”

闫解放嘱咐了几句就去看磁带厂了,从武强这里他也了解到,现在电子厂那边

早就没有怨言了。

虽然闫解放撬了他们五百工人,但是给的他们先进的电子元件技术可不是几百人能换来的。

现在无线电联合器材厂已经开始疯狂更新换代了。

他们相信有了闫解放这边提供的电子元件制造技术,他们电子产品不管是质量还是兼容性都提升了一倍不止。

看着磁带厂井井有条的工作,闫解放眼睛一亮,

管理这磁带厂的是一个教授经济学的一位讲师。

本来他还以为这位讲师理论大于实践,没想到还真有两把刷子。

虽然闫解放没敢给这个叫马红军的讲师挂上厂长头衔,但是是他让那些工人听他指挥建设磁带厂,现在看来还可以给这家伙加点担子啊!

“马老师,你这厂管理不错,你帮我带几个徒弟吧,我们工厂现在急缺管理人员。”

马红军推了推眼镜,“可以,不过人不要太多,那样会耽误生产的。”

闫解放打算先弄十个学徒,而且他记得他组成的专家组里面有不少是学管理的,倒是可以好好利用这些人。

想到这里他马上就去了专家组这里,现在专家组里有不少项目正在研究,全是闫解放扔过来的,

一个就是显像管技术,一个就是录像机技术。

这两个技术他系统里都有,本来他还以为没有彩电技术和录像机技术,没想到在一个德国的越野勘探车里找到了一个15寸飞利浦彩电技术和一个飞利浦录像机技术。

为此他已经特意从漂亮国和欧洲买来了几台彩电和录像机来和自己这些技术进行佐证,毕竟他这些东西都是九十年代的技术,肯定比现在这个年代的彩电和录像机先进的多。

这些专家现在正在解析这些技术,而一帮机械方面专家则正在打造燃煤发电机组以及发电厂需要的各个机械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