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冬天和二哥一起。去铁道边去拾,蒸汽机车到处都没扎那煤渣,混合着。新买的煤炭,再加上黄土,做成的煤糕。入冬前,放假的时候,就会把一冬天的煤糕准备好。整整齐齐的垒到。自己的煤池里。每天谁和煤,谁清理炉火的炉渣。谁做饭。父亲给4个兄弟姐妹安排的井井有条。那时也不觉得生活苦涩。反而每个人心头都有憧憬的未来。因为生活在一点点的改善。希望在人们心里生出了萌芽,都盼着开花结果。渐渐的物质有了剩余,贫富差距渐渐的拉开。有的家里有了彩色电视机冰箱。家里的火炉也换成了蜂窝煤。不再手工打煤糕。而是到附近的煤厂,拉上一车蜂窝煤过冬。
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开始丰富起来,街上的录像厅。播放的港台的电视剧,电影电视剧。
学校广播站也添置的录像机。学校为职工宿舍都安装了闭路线。每周二。会放一些教学片。然后放一一部香港电影。英雄本色。就是和家里人一起看的。
爸爸经常出差,去广交会参加订货会,在广州,买一些便宜的商品。很多商品那时候都是从香港走私过来的。价钱要比商店里卖的便宜。家里的两个竹椅子。两个小竹凳。就是爸爸出差去湖南时。买的。
家里的香港造的。收录机成了家里添置的第3台电器。日用电器渐渐多了。买了一台杭州金鱼牌的洗衣机。洗衣机一直用了十几年。后来添置了海棠牌洗衣机后。就被姐姐。放到了他工作单位的电话室里。人们的生活在逐渐的改善。虽然粮食还是那么多。但可以在市面上用钱买到食品。每家每户也开始为自己家添置的家具,那时候木匠很吃香,走街串巷。为人们打的家具。父亲从老家搬家过来时,就搬过来几个板材,记得有一次和他。开着车去吕梁购买木材,顺便也买一些木材木料,一直放的,准备打家具,那时父亲的的同事在做家具,就约下了河南两个王氏兄弟。当时正在寒暑假,和小学租了。一间教室,作为做家具的场地。那时没有电动工具。一个整的料要锯成方木。两个兄弟准备木料,就花了两天多时间,才把木板锯成一个一个的方木。家里做定做了一个当时很流行的三开门的衣柜,一个高低柜,一个储值柜,还有一个书桌。高低柜的高柜子。高柜分三层,向上顶是打开的,放着那台买的12寸的小黑日立电视机,开了顶盖正好能抽出电视机的天线。第2层放着收录机。这两台当时很贵重的家电,每次用完都会罩上罩子。
姐姐从锅炉房的临时工。变成了电话室的正式工。电话室。使用的是苏联产的纵横式交换机,设备占了一间房子。外线打进来要接内线时,靠手工来接通。整个学院。也就几十个电话,个别的领导家。也装了电话。
当时流行绣花,姐姐学了几天,又开始绣花,在白布上。画上的熊猫,有彩色的线,就出了图案。每天晚上。大家没那么多丰富的夜生活。下了班。女的都三五成群的坐在小区的院子里。绣着花。要不就打的毛衣。那时的人。虽然生活清苦,但精神都是向上的。眼里充满的希望。对未来的憧憬。家里的毛衣。都是姐姐一针一针地织起的。而且每个人的方案都不一样。为此还买了几本书针织书。互相借阅的。传递着自己的技术。
不是父母。不想儿女成才,特别是父亲,他也有压力,姥爷姥姥,爷爷奶奶。早早的去世,自己就一个人不到三十就撑起了这个家。细想了一下,真不容易。
家里买了电视以后。国产电视机也慢慢多了起来。质量参差不齐。爸爸会修电视。时不时的有人找他。修理坏掉的电器。
姐姐也到了结婚的年龄,家里住的三居室,姐姐没出嫁前住的小家,我们三个兄弟,挤在东屋,爸爸妈妈在西屋。一家人。和和睦睦,虽然有时候大哥,二哥总能惹出事的。但那时候家家都差不多。家具做好后,父亲请了校办工厂的两个油漆工,上了漆。要把地上也刷了红色的防锈漆。家里变得整洁,高档起来。时常有人来参观。做好的家具。储物柜放在三兄弟的家。中间可以放些杯子杂物的玻璃柜,玻璃柜下是一个储物间,玻璃柜两旁也是个储物柜。左右两个柜子给了大哥二哥,是中山装。春夏秋冬的衣服。也就一个包袱皮儿就可以包起来。衣服多起来。也就到了90年代了。
姐姐卢萍长大了,到了出嫁的年龄。媒人。提了好几个亲姐姐都看不上,当时国营厂的职工生活稳定。工资加上奖金。比学校教书的挣钱多。但姐姐还是。看上了姐夫。姐夫的爸爸是个处长。哥妹两个人。两家都住的不远,一个在东,一个在西,走路也就10分钟。姐姐自从上班后,工资就自己管理着,给妈妈。一部分作为生活费用。那时候结婚的没有彩礼一说。只要两个人相爱。父母同意,就能再走到一起。
结婚时爸爸。没有提要求,让爸爸难以想到的是,订了婚后,姐夫家什么也不准备。在爸爸强烈要求下。才买了一个书桌。姐姐结婚时,回门时的。这些都是在家里做的。请在学校的大厨。学校的领导也一并过来参加了婚。姐姐结婚后。就去杭州转了一圈。姐夫有一个叔叔。在上海,在上海要隔离几天。打的地铺。结婚头两个月。姐姐还给家里。生活费。后来就再也没给过钱,钱让姐夫关起来了,姐夫和姐姐和他父母住在一起,电费水费都是各算各的。
姐姐嫁过去再没资助过娘家,爸爸很生气,记得有一次写了一封信,让我交给姐姐。是断绝关系的信。姐姐又给了两三个月的钱,在往后一直没有给。在家他不做主。
姐姐出嫁后。姐姐在住的房子。大哥就住了。大哥也到了娶媳妇的年纪。处了几个对象,最后还是选择了。姨姨家的闺女。结婚时。爸爸又请人做了一套组合家具。放倒了东屋,小家就成了。二哥和卢维。的卧室。每年过年,家里的家具位置都要稍微变一下。家里也很拥挤。小卧室这两张床,还有一个书桌。床底下堆放的木料,打算二哥结婚时再给他打家具。
姐姐生的孩子。爸爸喜欢的不得了,就接到家里。妈妈病退了,带着外孙。卢维放假了。也照顾着这个外甥。直到上了小学,才回到他爷爷奶奶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