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峰带着刘艺菲热情上前握手:“周主编,李记者,欢迎二位。感谢《人民日报》对我们这部电影的关注。”
周振华笑着回应:“刘导客气了,是你们创造了现象级的文化事件,我们理应关注和记录。这位就是刘艺菲小姐吧?比银幕上更显气质。”
“周主编过奖了。”刘艺菲微笑颔首,举止得体。
双方落座,寒暄几句后,刘启峰顺势提出和刘艺菲一起接受采访的诉求。
面对他这突兀的请求,记者李铭看了一眼主编,然后说道:“这……原则上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刘导,我们的采访稿都需要提前准备……”
“可以!”
经过短时间的考虑,周振华适时打断了他,他对着刘启峰二人笑道:
“刘导和艺菲现在是大家眼中公认的神仙眷侣、话题的中心!你们一起接受这次采访太好不过,也帮我们涨涨销量。”
刘启峰没有托大,谦虚道谢:“谢谢周主编!周主编说笑了,这次有机会受到人民日报的邀请是我们的荣幸!”
随后周振华借用了一间空的办公室,现场把这次专访的问题做了一些调整。
不久专访正式开始。
李记者打开录音笔,摊开笔记本。
问题聚焦于《环太平洋》的创作初衷、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探索、文化输出与国际合作的意义,以及影片打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这一理念。
刘启峰侃侃而谈,从最初构想到技术攻坚,从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到全球团队的协作,思路清晰,视野开阔。
刘艺菲则从演员视角,补充了参与国际大制作的感悟,谈及饰演‘柳清’一角对自我认同和国家自豪感的提升。
两人偶尔眼神交流,默契十足,回答相得益彰。
周振华在摄像师后边静静听着,不时点头,眼中流露出欣赏。
预定的采访问题全部完成,李记者合上笔记本,按惯例应该到此结束。
这时,周振华示意关闭摄像机,然后走上前,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
“刘导,艺菲,正式的采访就到这里,非常精彩。接下来,我有一个私人的问题……纯属以我个人,以及替一些关心你们的朋友,想和二位交流一下。”
刘启峰神色不变,做了个请的手势:“周主编请讲。”
周振华示意李铭和摄影师先出去,待二人带上门。
他的目光在刘艺菲脸上停留了一下,然后转向刘启峰,低声斟酌:
“我知道,艺菲现在是持有美国国籍。当然,这是个人和家庭的自由选择,我们完全尊重……
刘艺菲脸上还有些疑惑,但一旁的刘启峰已经微微皱眉,似乎意识到他要说什么。
周振华看着眼里,他接着说道:
“但现在,刘导你凭借《活埋》、《环太平洋》等作品……在国内、在国际上的舞台都展现出了一个极为不凡的青年形象……
“我的意思是,外界,包括国际社会和一些国内的关注者,可能会将你们的结合,放在一个更广阔的视角下审视!
“当然‘我们’乐见其成,但也希望二位在规划未来时,能考虑到更复杂的舆论环境和象征意义,妥善处理好可能存在的……嗯,一些潜在的讨论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