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叶家船队到来,再次与土著人交易(1 / 2)

李彦盛在坤甸停留了两天,今天带着从李家得到的三千吨水稻和两百吨胡椒离开了。

这些水稻和胡椒,是这两个多月来积累下来的。

三千吨水稻价值三万两白银,两百吨胡椒价值两万两白银,这是给了李家优惠的价格。

一下回血五万两白银。

郑家目前能大量拿出来卖的就是水稻和胡椒了。

甘蔗和生丝,基本都是一年收一次,还没有到收获的时候。

香蕉,菠萝,因为长时间无法保存,因此不好卖,郑明虽然弄了种植园,但这两种东西种的面积不太多。

榴莲市场就更小了,吃的人少,种植园种的更少。

椰树种了很多,但主要不是拿来卖,而是用椰子肉来榨油。

另外藤黄果也在尽量多种,也是用来榨油用。

还好郑明有三倍时间流速的随身空间来帮助育种,增加产量,不然难以让各种种植园快速形成规模,提高产量。

送走了李彦盛,郑明开始着手安排才来的这批人。

经过两天的时间,原本犹豫的人,基本都下了决定,只有十多个人选择离开坤甸,去其他地方看看,他们没有服用汤药,估计活不长。

选择留下来的人中,七成选择了在这里安家,剩下的四百人左右,选择做工。

选择做工的人,让他们去种植园干活或者去挖矿。

选择安家的人,愿意种田的,给分田地,愿意做工的,给安排工作。

有特殊才能的,如木匠,铁匠,会种桑养蚕的,船匠,教书先生,都给安排合适工作,人尽其才。

这批人,郑明选出七八百人,让他们去松柏港那边安家,干活,这些人基本是不愿意种田,或者不会的。

愿意种田的,安排到万明河东岸,那里已经有一千多人,算上他们,就有两千多人了。

在松柏港那边,以种植园和桑蚕养殖园为主,大大小小的种植园已经有十多个,面积有两万多亩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原本就在松柏港的数百华人中,已经有六成多加入郑家。

郑家对这些人没有什么安排,让他们照旧就是,只要遵循郑家规矩就可以,不会收他们的土地,房屋,财产。

那些没有选择加入的人,要么是做生意的,要么是在采金矿的,怕郑家会收了他们这些东西。

郑家暂时还没有这种想法,而且他们的规模不大,郑家看不上。

松柏港这边,郑家现在有两千多人了。

港口码头人多,还有就是不远的地方,形成了一个镇子,常住人口两三百人。

郑家的人一下多了两千六百多,可以进一步开发坤甸,松柏港,以及已经触及的浦吧哇地区。

浦吧哇与山口洋隔着一片山,郑家打算往西扩张,暂时就到浦吧哇那里。

把精力主要放在坤甸以东南的区域,那里有更多河流,有更多平缓地带,能开垦出更多水田,能安置更多人口。

阳历,十一月初。

这一天,时隔数月的叶家船队到了坤甸港。

“郑兄,好久不见。之前几个月海上多飓风,就没有下来,见谅。”来的人还是叶家的叶项天。

“贤弟客气了,不知道这次买来了什么好东西?”寒暄一阵后,郑宽问道。

叶项天说道:“这次带了不少人过来,有两千一百多,不过,他们中一千八百左右都是买了船票来南洋闯荡的。

这些人带过来,我们叶家不收钱,但至于能不能留住,就看郑兄你的手段了,想来问题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