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郑明已经在为今天的到来做准备了,安排了一些人过来伐木,建造木屋。
所以,今天带着一百多人过来,就有住的了。
至于水师和陆战队的住处,需要他们自己在港口附近修建,而且都已经修建好了,比郑明这边快不少。
现在人多了两千多,人手就变得充足,水师和陆战队就不用抽出人手去开荒,伐木了。
“何叔,以后在这里种桑养蚕的事情,还需要你们一家人多帮忙。”
郑明在跟一个中年男子说话。
能当得起郑明称呼“叔”,不是有亲戚关系,而是对方一家人有能力,而且这种能力对郑家的发展帮助不小。
何勇,一家五口人,跟着郑家来到这里,运气很好,一个没少。
他们一家人已经种了几代的桑树,养了几代的桑蚕,经验丰富,能力强。
来到坤甸后,郑家组织尝试在这里种桑养蚕就是何勇一家人带头的,现在也积累了不少这里种桑养蚕的经验。
这次郑明要搞大规模种桑养蚕,就需要何勇一家人过来帮忙指导其他人如何本土化的管理。
“公子放心,我们一家人一定做好。”受到郑明尊重,受到郑家重视,享受好的待遇,何勇对郑家是满意的。
他的孙子在坤甸那边读书,儿子儿媳也都在那边,这次是他们两口子过来的。
“公子,现在的问题就是,可能桑树苗和桑蚕数量不够,需要不少时间来育种。”何勇担忧,怕耽误郑明的事情。
郑明说道:“桑树苗和桑蚕我有办法解决,你们不用担心。”
在空间内,郑明已经有不少的桑树苗和桑蚕,它们在空间内生长可好了,以后待在外面,生命力都会强许多。
现在郑明对空间的利用,多用来育种。
已经弄了一个多月的种植园用的胡椒,甘蔗,香蕉,水稻,玉米等都是用的空间里培育出来的种子或者苗。
这样做,可以让这些作物有更强的生命力,病虫害会减少许多,产量也会高很多的。
而且,郑明现在已经在开始悄悄换其他人种水稻,玉米,胡椒等用的种子。
等时机成熟,以后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提供所有的种子和苗,从而大幅增加产量和提升品质。
在郑明的规划中,以后桑蚕,甘蔗,胡椒,香蕉等作物会是郑家未来重要的经济来源。
现在要做的就是大规模的种植。
借助婆罗洲热带的气候,在这里能种的作物,基本都能全面进行种植,能收获多次,这样年产量会很大。
目前的情况,水稻田已经开垦出来一万多亩,玉米地有五六千亩,加起来超过两万亩。
甘蔗种植面积,香蕉种植面积,因为种子和苗的问题,规模还不大。
胡椒的情况差不多。
不过,郑明在弄的种植园规模在快速扩大,空间内一直在育种育苗。
当然,限制规模的根本还是人,数千人,精力有限。
接下来一段时间,郑明会经常待在松柏港这边。
一天。
叶家的商船来到了这里,规模与李家的船队相当,都有大小船只近二十艘。
郑明特意来到港口这边看看。
“明公子,是我们叶家的船队来了,请你让他们入港。”吴管事急忙找到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