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打猎满载而归(2 / 2)

这个地方已经在他天穹之瞳的使用范围内了,出现了【一处猪獾的藏身洞穴】的词条。

这个洞穴隐藏得很好,如果不是有猎犬,还真难发现。

大多数野生动物都会隐藏和伪装自己的洞口。

“是猪獾吧?”王永康看着被常青找到的洞口,满脸笑意地问道。

原本他以为今天打到狍子就已经很厉害了,没想到下山的时候居然还能发现猪獾的洞穴。

“嗯,从痕迹看应该是。”杨承宇放下还未断气的狍子,“常青,找找还有没有其他洞口。”杨承宇对常青说道。

安以沫立刻拿出柴刀,开始清理洞口周围的铁芒萁,这样才能方便熏烟。

这个地方植被较为茂密,必须清理一下。等安以沫清理完,常青也找到了另一个洞口。

王永康马上用泥土把洞口堵住,只留一个小口用来通烟雾。

他们已经有经验了,处理起来也越来越熟练。不一会儿,杨承宇就引燃火焰开始熏烟。

用扇子扇了几下,洞内很快就有了动静。

显然,里面的猪獾被烟雾逼得开始往出口逃窜。

“出来了。”守在洞口的王永康兴奋地喊道。

“不知道有几只。”他抓住卡在洞口的猪獾,把它从里面提了出来。

安以沫接替王永康的位置,伸手准备抓下一只。

刚准备好,一只猪獾就蹿了出来。

安以沫眼疾手快,直接抓住猪獾的脖子,把它提了出来。这两只猪獾个头都不小,都有十斤出头。

烟雾从出口冒出来,但并没有看到第三只猪獾钻出来。似乎就只有两只。

等那两只猪獾都被绑好,套上杨承宇编的防咬套后,还是没有第三只出现。

很明显,这一窝就两只,或者说洞里就只有两只。

“就两只啊,会不会其他的被熏死在里面了?”王永康有些不甘心地说道。

杨承宇看了看常青,然后说:“应该是,常青都没去扒拉洞口。”常青不仅能听到洞内的声音,还能闻到气味,如果真还有猪獾,它肯定会有反应。

“太少了,要是有四五只就好了。”王永康看了看背篓里的猪獾。毕竟一斤一块钱,多一只就能多赚十几块。

“两只也不错了,毕竟还有一只狍子呢。”说着,杨承宇扛起狍子。安以沫也很满足,毕竟这一趟收获不算少。

“走,回家。”王永康背起背篓。三个人继续朝着山下走去。

此时已经下午四点多了,他们必须加快脚步。三人没有停留,快步往家的方向赶去。

等到六点的时候,他们才停下来吃晚饭。

为了这次进山,王永康不仅带上了手电筒,还带了煤油灯。

点上煤油灯后,三个人拿着馒头,边吃边休息。

“杨承宇,你说咱们到家得几点啊?”王永康问道。他很羡慕杨承宇有一块怀表,有了怀表就能随时知道时间。

“少说也得10点吧。”杨承宇给出了一个时间。

“这么晚啊,那回去就该睡觉了,明天还得去县里卖狍子呢。

也不知道这狍子一斤能卖多少钱,要是能卖一块钱,那咱们可就发财了。”

说着,王永康看了看杨承宇旁边的那只狍子。

它还活着,伤口早就止血了,不过看起来十分萎靡,也不知道能不能撑到明天早上。

“不好说,但肯定卖不到一块钱。”杨承宇直言道。一斤一块,或许过两年能达到这个价格。

毕竟现在经济越来越好,老百姓手里的钱也会越来越多,等到供不应求的时候,价格自然就上去了。

“那应该能有五毛吧?”王永康接着说。如果是五毛一斤,一只狍子也能卖二十几块。

再加上两只猪獾二十几斤,那就是四十几块。这样算下来,他照样能分到十块左右。

“希望有吧。”杨承宇一边说,一边想着下次要把其他动物的价格都打听清楚。

这样打猎的时候,大概就能知道一趟能赚多少钱了。

聊了一会儿,杨承宇找了个借口走开了。

他从储物空间里拿出几个馒头,想让自己吃饱些。

过了十几分钟,他们再次出发回家。

到家的时间比杨承宇预计的要早一些。九点半的时候,他们就回到了家。

杨家上下都还没歇息,一家人都在屋里等着杨承宇和安以沫归来。

虽说他俩进山时就说了晚上会回得很晚,可家里人终究还是放不下心。

“二哥,你们今儿个逮着山鼠了吗?”杨承泽好奇地问。只因天太黑,他瞧不清杨承宇肩头扛着的究竟是什么。

“我们打了只狍子。”杨承宇说着,便把肩上的狍子放了下来。

“狍子?”

“二哥,你竟然打了这么大一只狍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