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在挖什么呢?”王永康带着两只麻雀回来,看到杨承宇在挖东西,便问了一句。
“黄精,一种药材。”杨承宇解释道。
“你还认识药材啊?”王永康同样十分惊讶。在他印象里,杨承宇可没这本事。
“认识一些,你要是去看看《本草纲目》,也能认出不少药材。”杨承宇微笑着说。
“可算了吧,我一看到书头就大。”王永康连忙摆手,露出痛苦的表情。要是他学习好,也不用待在家里了。
他爹王民德很重视教育,一心想送孩子上大学。
可惜他实在没什么学习天赋。他们家也就老三张长明能学进去,成绩还不错,有机会上高中考大学。
“这药材能卖钱吗?”王永康接着问道。
“应该能卖,你要是遇到了也可以自己挖,挖药材各挖各的就行。”杨承宇认真地说。
挖药不像打猎,不需要相互配合,发现了就能直接挖。
“嗯,我也认认。”说着,他便观察起杨承宇挖好的黄精。
“这东西,长得跟姜挺像的啊。”
杨承宇点点头,说道:“确实很像,有些地方叫它老虎姜,或者山黄姜。”
“原来这个就是老虎姜啊,我听爷爷说过,以前地主很爱吃这玩意儿,应该能卖钱吧。”王永康开心地说。
说完,他便四处张望,也想挖黄精。可惜,他没有天穹之瞳,眼神也不太好,啥都没发现。
“承宇哥,你看看那边那株是不是?”安以沫指向几米开外的地方。
杨承宇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看到了黄精头顶的词条。
“是,你这眼神可真好。”杨承宇开心一笑,二话不说就朝那株黄精走去。
这玩意儿,大概率有人收购。多挖一些,明天就可以拿到镇上或者县里问问。
要是价格合适,倒也是个赚钱的法子。
接连挖了几棵黄精后,杨承宇他们继续赶路。
今天的主要目的是打猎,杨承宇希望能打到一些大型动物。
要是能打到,哪怕单价低,也能有一笔可观的收入。
“好累啊,咱们歇会儿吧。”王永康气喘吁吁地扶着一棵树,实在不想再走了。
为了早点赶到目的地,一路上大家都走得很快,所以王永康体力有些跟不上了。
杨承宇拿出怀表看了一眼,已经12点11分了。
“大家休息会儿,然后吃午饭吧。”说着,杨承宇摘下头上的斗笠放在地上。
安以沫坐下来,拿出今天早上带的馒头。
“你们还有馒头啊?”王永康顿时两眼放光。
他知道杨家最近日子过得不错,但没想到居然能吃上馒头这么好的东西。
“来,长贵哥,你尝尝我做的馒头怎么样。”说着,杨承宇递给王永康一个馒头。
“这怎么好意思……”王永康咽了咽口水。
“这有啥,别跟我客气,一个馒头而已。”杨承宇直接把馒头塞到王永康手里。
“那我就不客气了。”王永康憨厚地笑了笑,想着手都碰到馒头了,也不好再还回去。
“好香,好软,原来馒头吃起来是这种感觉啊。”咬了一口后,王永康不禁赞叹道。
“热乎的时候更香更软。下次,让你吃个热的。”杨承宇很大方地说。
在农村,像王永康这样没吃过馒头的人不在少数。
现在的日子着实艰苦,大家都在温饱线上挣扎。能吃顿饱饭,吃点好的,就能感到幸福。
但这点幸福感,也得付出很多努力才能得到。不努力的话,被饿死也是常有的事。
王永康啃着手里的馒头,眼神却不由自主地瞟向一旁的杨承宇,满是羡慕。
他心里直犯嘀咕:前阵子还跟自己一块儿啃地瓜米呢,这才几天功夫,杨承宇家就吃上白馒头了?
要说捕鱼、摸甲鱼这些营生,他也没少干,可日子还是老样子。都是一样忙活,咋差别就这么明显呢?
琢磨来琢磨去,王永康打定了主意:不管咋说,得跟紧了杨承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