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政失败了(2 / 2)

陆语迟用手剥开其中一个,发现这玉蜀黍竟然很嫩,有白色的汁水一样的东西流出来,光是这么吃着,都有股香甜的味道。

她迫不及待掰下来一个,将其蒸熟后尝试,果真是又甜又香,而且一颗种子便能生出一个大大的杆子来,这种杆子,还能喂牛,这简直就是一种新的粮食品种。

陆语迟并没有急着向皇上上报,而是下一年,她继续栽种,并且还找到了族长,在全村试种,果然这玉蜀黍不像水稻那样需要种在有水的地方,即便是相对干燥的土质,也能长得很好,这简直是一个适合北边百姓们种植的粮食。

她将此事告知了大哥,兄妹俩人都很是激动。

他们决定扩大试种面积,让周围的村民也开始种,其实不用他们说,大伙都看明白了这种粮食的好处,于是主动开始种了起来。

充实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陆家人快要出孝了,他们家人在一块吃了一顿饭,孝期正式结束。

接下来,便是要向皇上表明自己可以继续做官了,陆语迟用自己清探司指挥使的身份,先是向皇上上了一道折子。

随后,又和大舅一家联手,将他们兄妹在陆家庄试种了玉蜀黍,并且大获成功的事情告知了皇上。

此时正是金秋时节,村民们的玉蜀黍马上要收获了。

皇上得知她们又发现了一种新品种的粮食后,心下大安,立刻让人快马加鞭,将玉蜀黍送到了京城。

陆津亭还邀请读书人,共同绘制了一副金秋丰收图送到了京城。

这几年,皇上一直压在心中的郁气一扫而空,立刻让人将陆津亭的任命送来,要求他们全家即刻赴任。

而且陆津亭赴任的地点,正是京畿周围的冀州府,这一次陆津亭因为推广玉蜀黍有功,直接将其提拔为冀州知府,掌管一府政务。

冀州府距离京城非常近,可以说,他的外放就在皇上眼皮子底下。

陆津亭越级提拔成了知府,但是大臣们也不好反驳,毕竟他可是才给国家立了大功的人。

不过他们并不知道,皇上这次让他做知府,还是为了让他在冀州推行新政,陆津亭刚上任后,便给皇上上了推行新政的奏折,并且提议可以先在一个州府试行,只要成功了,再在其他州府推广开来,这样循序渐进,也不会引起太多人的反感。

在节流的同时,还要开源,陆津亭受到玉蜀黍被发现的启发,建议朝廷可以组织官船出海,同时开放海外贸易,从海外赚取黄金,国库自然有钱。

皇上一下子感觉到爱卿回来后,自己的思维一下子便通透了,并且还是个实干之人,立刻支持他的想法,让他在冀州好好干,他会在后面给予支持。

陆津亭带着妻儿赴任,齐氏带着陆语迟回了京城的家中,她也被皇上委以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