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就理财产品(1 / 2)

安平桥下 酸菜仙儿 1691 字 3个月前

第九章就理财产品

王多多一睁眼就看见了天花板上的画,画上的太阳又足又大,但旁边的雪人却永远不会融化,她想他一辈子没下过床的弟弟到底知不知道这世界从未停止千变万化,来过一遭,只有他,始终没有变成再普通不过的人。她恍惚地坐起来,环顾四周,脑海中茫然一片,但很快,她就想起来,于思野昨晚还算有良心,答应了让她周末双休。

姑姑已经出门了,但留了早饭给她,二米粥,拌海带丝儿,酸菜馅儿的包子和剥了壳的煮鸡蛋,食物有些凉了,但她没功夫热,低着头,一会儿就吃完了,她很久没吃这么饱的早饭了,从前在学校,要么因为减肥不吃,要么因为迟到吃不上,早上食堂是什么样儿的,她都没印象。

桌子上的食物被一扫而光后,王多多重重地舒了一口气,这早餐怎么这么对胃,每一口都能吃到她的心里去。

洗完了碗筷,手就红了,冬天的自来水冰冷刺骨,泡得久一点,就得停下来握一握拳,她还不太适应,她还得再适应适应。

包括适应顺阳这个城市。

她乘公交车去当地的图书馆,车上没什么人,图书馆里也没什么人,顺阳周六的早上,好像一个被废弃掉的游乐园。

市里的图书馆不大,日式的建筑,环境破败不堪,工作人员只有一上了年纪的大姨,带着副老花镜,坐在书桌后面认认真真地织毛衣,毛衣是粉嫩粉嫩的,上面的图案复杂得吓人。

“请问,这里能看到以前的顺阳工人晚报吗?”王多多上前问。

“能啊”大姨停下手里的活儿,向她指了指身后的那个写着报刊的房间“你要看哪年的?”

“九九年的。”

“那有,你去找找吧,只能看,不能借走。”

“哎。”

报刊室里还是只有王多多一个人,她放下书包,很快就找到了印有于思佳的那张报纸,他坐在宽大的老式书桌上,小心翼翼地展开那张报纸,再一次看到关于于思佳见义勇为的报道。

这份报纸比于思野那张保存得好多了,纸张紧紧地抱在一起,好像从来没有人翻阅过,所以上面于思佳的照片也更加清晰。

照片上,于思佳穿着翻领毛衣,坐在书桌前,对着镜头微微的笑,他和于思野长得不像,一点儿都不像。

他手里正捧着一本被翻开的书,已经看了一半了,上面的文字模模糊糊的看不清,但王多多觉得,这不像是中国字。

却也不像英文,更像是,俄文。

她在大学的时候曾经为了学分选修过俄文,因为这门课的老师说自己喜欢俄罗斯文学,深知生活的苦难,一看他们学习俄t文的样子就会忍不住想到苦难,所以分数给的特别大方,学不学得会无所谓,现代的孩子们不能这么苦。

因此她学业不精,不过就算精通,她也看不清照片中半露出来的书名,太模糊了。

王多多想无论是什么书,那个年代的小城,这种稀有文字的原版书,应该不常见到吧?

她突然非常好奇,于思佳究竟看的是什么书?也许她可以通过这本书走进他。

报纸不让带走,王多多走到报刊室的门口,朝门外看了看,大姨仍然在全神贯注地低头打毛衣,毛衣好像打到了一处繁琐的图样,五色毛球同时吐线,通过两根细细的竹针,在大姨的胖手之间里纷飞翻转,果然高手在民间。

她又转头看了看大门口,大门口还是跟她来的时候一样安静,于是她快步走了回去,尽量轻声的取下箍在报纸上的铁夹子,把那张报纸抽出来,为了不形成折痕,她将它小心翼翼地卷起来,放进书包里,但纸卷长出一节,书包拉链无法全部闭合,她不伤害报纸又不暴露,王多多脱下身上的羽绒服,又脱下里面的毛衣,将毛衣盖在了上面,然后将羽绒服重新穿好。

她抱着书包往外走的时候,大姨短暂地擡头看了一眼,只一眼,大姨就看上了她的毛衣。

“小姑娘毛衣不错啊,让我看看。”

毛衣虽然是大牌子,但已经是很多年的老款式了,没想到还能被大姨相中。

王多多想,她不能跑,她跑了,就彻底说不清了。

这时候大姨已经走过来上手摸了,边摸边说:“料子不咋行,图案倒挺新潮,你让我看看款啊。”

还没等王多多想明白看款是怎么个看法,大姨就已经把她的毛衣拎起来了,那卷报纸立刻暴露了出来。

大姨看见了那卷报纸,王多多心里猛地一抽。

大姨瞟了一眼问她:“卷的啥呀?”

王多多马上答:“郭富城。”

大姨的全部身心又回到毛衣上,言语却充满不屑:“你们这些小年轻啊,竟买这没用的破海报,有这钱,买点儿肉吃多好。”

她记了记毛衣上花样的针法,又将毛衣盖了上去,笑眯眯地说:“行,谢谢你啊小姑娘!这毛衣真特别,我没见别人穿过。”

王多多抱着书包尽量看起来稳稳当当地走了出去。

等走出差不多一公里远,王多多才停下,缓了口气,给白晓打电话。

白晓今天也休息,接电话特别及时。

“在干吗?”王多多跟白晓说话时,总是下意识的温柔。

“刚睡醒,昨晚熬夜赶了个图。”白晓的声音有点儿沙哑。

“你要注意身体。”

“嗯。”

“有个报纸上的照片看不清楚,可以帮我弄清晰一些吗?”王多多问。

“我可以试试,但你要把原版报纸寄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