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汁炆白萝卜(2 / 2)

光头老板丝毫不恼,淡定自若地踏进许记大牌档,把名片递给许若麟。

“小妹妹,听说你是许记的老板?我是隔壁‘钊和小炒’的老板古绍豪。我们店铺紧挨着,相当于邻居了,以后请多多指教。”

光头是古绍豪个人形象的一大特色。他年近四十,身材魁梧,啤酒肚尤为显眼,左边下颚处浅浅的疤痕增添几分江湖气息。

“好,请多多指教。”许若麟快速看一眼手里的名片,二人算是结识了。

一阵浓香从厨房飘散,古绍豪蓦地擡头,深吸一口气:“小妹妹,你在煮什么?”

“鲍汁炆白萝卜。”

古绍豪咧嘴,摸了摸光头,转身返回。走到许记门口,他转身,目光锁定许若麟。

“有点意思。”

许记大牌档今晚生意一般,许若麟粗略估算,勉强收支平衡。她把厨房交给波叔,自己坐在柜台对着冬季菜单发愁。

芳姨攥着抹布经过,朝柜台扫了一眼:“若麟,你的眉心快夹得住苍蝇了。年纪轻轻的,有什么难关比天大?菜单而已,又不是一纸定终身。”

许若麟没有回话,把写满的菜单翻过去,对着空白的另一面,若有所思。

她原计划在今年冬天主推啫啫煲和砂锅菜,成本核算已做好,谁知隔壁“钊和小炒”的特色恰好是她的冬季主打,加上吉祥街另一端的“何妈煲仔饭”和那家粥底火锅,正面对打显然不符合现实。

粥底火锅珠玉在前,她首先放弃桑拿鸡、清蒸海鲜配粥底一类的菜品;无奈此前已经研发了几个砂锅类菜品,味道不错,她有些舍不得。

“若麟,你想做到独一无二,是吗?”

许若麟听见头顶的耳语,猛然擡头。章以灏神色温柔,单手撑在柜台边上。

他知道自己猜中了,稍加思忖,徐徐开口:“你对自家出品有信心,同时想要借助这次进一步证明自己的能力,对不对?”

许若麟紧闭双眼,深吸一口气,旋即捂住脸:“章先生,你的是什么牌子的透视眼?我比你更需要看清面前的迷雾。”

“你要是害怕被人议论你抄袭,跟风,大可不必。你知道吗?在饮食杂志上刊登的,或行业峰会上发布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被视为行业发展趋势,不久就会迎来一波追随者前赴后继地将其吸收,转化为自家特色。在餐饮界,从来不缺想象力和创新,缺的是敏锐度和复制能力。”

许若麟怔怔地盯着章以灏,听他提及“饮食杂志”,蓦地想起他从前是著名饮食杂志《美食研究所》的创始人兼主编。

她垂下眼睑,睫毛扇动,盯着双手陷入回忆,试图从许有添当家的年岁里寻找可以借鉴的对策。她怕食客议论许记和其他食肆菜品重复,全因自我要求高,不甘落于人后,怕砸了许记的招牌。

敏锐度和复制能力,许若麟都不缺——不仅如此,她运用得非常好。她亟需走出自己的路,带领许记更上一层楼。

良久,她靠在椅背上,喃喃自语:“你知道吗?新闻报道曾提及,今年冬季将是寒冬。”

气候变化,岐川近年来春秋二季逐渐隐身,夏季和冬季各显神通,该热的时候更加酷热难耐,寒冷的日子气温再创新低;加上经济下行,物价飞涨,消费降级,人们捂紧钱包过日子——今年的冬季,恐怕是一个一语双关的,真正意义上的“寒冬”。

砂锅类菜品快熟,保温能力强,风味突出,安排在冬季餐桌上最好不过。走亲民接地气路线的许记大牌档,能否在日渐逼近的寒冬来临前,做好万全准备,用热辣滚烫的冬季新菜吸引八方来客,抵御双重寒流,被许若麟视作验证自己经营能力的期末考试。

她深深吸气,宛如下定决心,把写满冬季菜单的彩纸翻过来。她起身把菜单贴在墙上,隔壁“钊和小炒”的光头老板古绍豪捧着一个砂锅跨步走进许记。

他把砂锅放在桌上,擡头眯着眼速阅墙上新鲜出炉的冬季菜单。不等许若麟问清楚怎么回事,古绍豪恢复一贯的淡定神色。

“小妹妹,今晚吉祥街饮食商会开会地点定在你这儿了。你还不知道吧?”

许若麟一脸茫然,摇摇头:“闻所未闻。”

古绍豪没有解释:“现在知道也不晚。小妹妹,他们马上就到了。”